呼吸系统显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782页(1921字)

1.肺灌注显像

(1)原理:肺泡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9μm,当静脉注射直径为10~60μm的放射性颗粒后,颗粒随血流进入肺血管,最后将暂时栓塞在毛细血管床内,局部栓塞的颗粒数与该处的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用γ相机或扫描机可以获得肺毛细血管床影像,影像的放射性分布反映各部位血流灌注情况,故这种显像称为肺灌注显像,可用于诊断与肺血流灌注有关的各种疾病。

(2)方法与显像前的准备:常用显像剂为99mTc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mTc-MAA)。仰卧位慢速静脉注射99mTcMAA混悬液(含MAA0.5mg,约20万~50万颗粒)后即可进行前、后、左、右侧多体位静态显像;拟诊肺栓塞患者应增加左、右前斜和后斜体位显像。患者先吸氧10分钟,若有条件可一直吸氧至静脉注射示踪剂完毕,以减少肺血管痉挛所造成的肺部放射性减低。

(3)适应证: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与疗效观察,结合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先天性肺血管病变患者,了解肺血管床受损程度及定量分析,药物与手术疗效的判断,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全身性疾病如胶原病、大动脉炎等可累及肺血管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了解其肺血管受损程度与疗效判定。肺部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患者,观察其病变对肺血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适应证以及对疗效的判断。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量及左向右分流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定量分析。

有严重过敏史者、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及严重血管床受损者应禁用或注射剂量减少。

2.肺通气显像

(1)方法

①放射性气体通气显像:反复吸入密闭系统中的133Xe或81mKr等放射性气体,待其充盈气道和肺泡并达平衡浓度后,可用γ相机多体位显示全肺各个部位的放射性气体充盈情况,是为平衡影像。接着停止吸入放射性气体,原有充盈在肺泡和气道中的放射性气体自然呼出,用γ相机以每5秒1帧的速度连续采集2分钟,可获得动态显示放射性清除的系列影像,称为动态清除影像。5~10分钟后再进行静态显像,显示滞留在肺内的放射性气体,为滞留影像。

②放射性气溶胶通气显像:受检者吸入99mTc-DTPA气溶胶雾粒,雾粒由气道进入肺泡,然后又逐渐清除,也可进行通气显像。一般在吸入一定量的放射性雾粒后显像1次,以观察气道通畅和肺泡充盈情况,4小时后再显像1次观察有无局部放射性滞留。此法较上述气体通气显像简便、实用。

(2)适应证:了解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及各种肺疾病的通气功能变化,诊断气道阻塞性疾病;评估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的局部肺通气功能,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与肺灌注显像配合鉴别肺栓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3.肺肿瘤显像

(1)原理:99mTc-葡庚糖酸盐(99mTc-GH)、99mTc-葡萄糖酸盐(99mTc-Glu)、99mTc-MIBI、201TL、99mTc(V)-DMSA、99mTcPPM和67Ga等在正常肺组织聚集很少,但可以浓聚在肺癌细胞内,因而可以使肺癌病灶明显显影。但良性肿瘤也有轻度聚集,惟聚集量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

(2)方法及显像前的准备:受检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需向病人说明检查的要求与意义,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病人采取仰卧位,双手抱头,采集前后位、后前位和左右侧位。注射后10~20分钟采集早期像,2~3小时后采集延迟像。每帧计数为500k。

(3)适应证:肺部肿瘤的诊断与定位;肺癌的浸润范围和治疗分期;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检查肺纵隔淋巴转移灶;用于肺癌的病情监测与放疗、化疗后的疗效观察;67Ga肿瘤显像适于临床怀疑有隐性转移癌及原因不明发热者;肿瘤及转移灶定位诊断,寻找原发部位不明的可疑肿瘤病灶;对有胸水和肺不张者,确定肿瘤扩散的范围及放疗的照射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