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业务流程标准化操作手册》第326页(2465字)

配送的作用在于“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要有采购、订单处理、配送等作业。

(1)订单处理作业

配送中心发挥配送功用开始于客户的询价、业务部门的报价,然后接收订单,业务部门查询出货日的库存状况、装卸货能力、流通加工负荷、包装能力、配送负荷等情况,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配送操作。

(2)业务协调

当配送中心受到约束而无法按客户要求交货时,业务部门需进行协调。由于配送中心不随货收款,因此在订单处理时,需要查核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此外还需统计该时段的订货数量,以安排调货、分配出货程序及数量。退货数据处理也在此阶段处理。另外业务部门需要制定报价计算方式,制定客户订购最小批量、订货方式或订购结账截止日。

(3)向厂商直接要货

接受订单后,配送中心需向供货厂商订购或向制造厂商直接要货,这包括商品数量需求统计、对供货厂商查询交易条件,然后根据所需数量及供货厂商提供的订购批量提出采购单或出厂提货单。采购单发出后则进行入库进货的跟催阶段。开出采购单或出厂提货单后,入库进货管理员即可根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进行入库作业调度、入库月台调度,在商品入库当日,进行入库资料查核、入库质量检验,当质量或数量不符时立即进行适当修正或处理,并输入入库数据。

(4)入库管理员可按一定方式指定卸货及托盘堆叠

对于退回商品的入库还需经过质检、分类处理,然后登记入库。商品入库后有两种作业方式,一为商品入库上架,等候出库需求时再出货。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出库,此时管理人员需按照出货需求将商品送往指定的出货码头或暂时存放地点。

(5)库存管理作业

库存管理作业包括仓库区管理及库存控制。仓库区管理包括商品在仓库区域内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区域分布等规划;商品进出仓库的控制——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进出货方式的制定;商品所需搬运工具、搬运方式;仓储区货位的调整及变动。

(6)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则需按照商品出库数量、入库所需时间等来制定采购数量及采购时间,并做采购时间预警系统。制定库存盘点方法,定期负责打印盘点清单,并根据盘点清单内容清查库存数、修正库存账目并制作盘盈、盘亏报表。仓库区的管理还包括包装容器使用与包装容器保管维修。

(7)补货及拣货作业

为了满足客户对商品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质量的需求,配送中心必须有效分拣货物,并计划理货。统计客户订单即可知道商品真正的需求量。在出库日,当库存数满足出货需求量时,即可根据需求数量打印出库拣货单及各项拣货指示,进行拣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工具选用及人员调派。出货拣取不只包括拣取作业,还需补充拣货架上商品,使拣货不至于缺货,这包括补货量及补货时间地点的制定、补货作业调度、补货作业人员调派。

(8)流通加工作业

配送中心的各项作业中流通加工最易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流通加工作业包括商品的分类、过磅、拆箱重包装、贴标签及商品组合包装。这就需要进行包装材料及包装容器的管理、组合包装规划的制定、流通加工包装工具的选用、流通加工作业的调度、作业人员的调派。

(9)出货作业处理

完成商品拣取及流通加工作业后,就可以进行商品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包括根据客户订单为客户打印出货单据,制定出货调度,打印出货批次报表、出货商品上所需地址标签及出货核对表。由调度人员决定集货方式、选用集货工具、调派集货作业人员,并决定运输车辆大小与数量。由仓库管理人员或出货管理人员决定出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及出货商品的摆放方式。

(10)配送作业

配送作业包括商品装车并进行实际配送,完成这些作业需要事先规划配送区域,安排配送路线,由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顺序,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及配送途中意外状况的处理。

(11)会计作业

商品出库后销售部门可根据出货数据制作应收账单,并将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商品入库后,则由收货部门制作入库商品统计表以作为供货厂商催款稽核之用,并由会计部门制作各项财务报表供经营绩效考核和策略制定的参考。

(12)绩效管理

除上述作业外,还需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各种考核评估来实现配送中心的效率管理,并制定经营决策及方针。而经营管理和绩效管理则要求为各个工作人员或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与报表,包括出货销售统计数据、客户对配送服务的反应报告、配送商品次数及所需时间报告、配送商品的失误率、仓库缺货率分析、库存损失率报告、机器设备损坏及维修报告、燃料耗材等使用量分析、外雇人员、机器、设备成本分析、退货商品统计报表、人力使用率分析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