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的意义和措施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53页(4455字)
一、建立厂内经济核算制的意义
厂内经济核算制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方面经济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企业经济核算制的原则在企业内部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才能切实有效地建立和贯彻经济责任制度
企业的生产车间是直接创造产品的基层生产单位,科室是负责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单位,企业资金占用的多少,成本的高低,利润的大小,同各个车间、科室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使各车间、科室共同努力搞好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但是,过去企业各车间和生产技术科室往往重视生产任务而忽视经济效果,既不核算资金使用,也不考核经营成果,即使计算成本也是实报实销,都不承担经济责任。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没有计价结算,人力、物力的浪费很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没有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来处理好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没有建立明确的经济责任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这就不利于调动车间和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各单位讲求经济效果。因此。必须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对车间和科室不仅下达生产方面的指标,而且要下达资金、成本和收入方面的指标,并明确规定应承担的责任。考核计奖既要看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坏,又要看经济效果的大小,把经济责任同经济利益、经济效果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核算的要求
企业经济核算包括全过程核算和全员核算。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不仅要对产品生产车间下达各项经济指标,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而且对科研设计部门、新产品试制车间,供销部门和机修服务车间也要核算和考核其费用支出和生产效果。这样,就能对从产品设计、试制、供应、生产、销售直到为用户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考核其经济效果。
厂内经济核算制要把经济指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直至个人,明确规定每个岗位每一职工的经济责任和奖罚标准,考核其各项消耗和工作成果,人人承担经济责任,事事讲求经济效果,实现全员参与经济核算。
由此可见,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可以在经济责任,工作职权和经济利益等方面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和职工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提高经济效果共同努力。这对全面建立经济责任制厉行增产节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的主要措施
厂内经济核算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采用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一)核定资金
企业要对各车间和某些科室核定流动资金定额,包括车间储备的材料、工具等所占用的资金,在产品资金和少量的货币周转金,定期进行考核,以加强车间物资的管理,促进车间加速物资周转、节约资金占用。储备资金和在产品资金的定额,根据车间生产周期、材料调拨情况和上年度实际占用量以及加速资金周转的要求来测定。货币周转金按车间每月货币支出数的历史资料加以测定。此外,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还可以按车间生产需要核定固定资产(生产设备)数量,促进车间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
(二)指标分解
车间经济核算指标,是由厂部根据国家给企业下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过分解之后以计划任务的形式下达给车间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经济核算指标应包括: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产品车间成本,劳动生产率,工资总额,储备资金和在产品资金定额,内部利润等。有车间还规定试制和生产新产品的任务以及工艺技术改造、机械化、自动化要求等有关指标。辅助生产车间的经济核算指标应包括:对内和对外供应的劳务量,劳务的质量标准、各项消耗定额、劳务成本和内部利润等。
指标分解可以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根据全厂经济指标分解为单项业务指标,例如将储备资金定额分解后落实到供销科、工具科、设备库,如果车间设二级库的也落实到车间的二级库,生产资金除待摊费用由财务科负责外,在产品和半成品资金由生产科下达给各车间和半成品库,成品资金由供销科的成品库负责;二是根据指标的形成过程按其加工阶段分解为各项指标,如将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解为铸、锻件成本、零部件成本、装配成本等;三是根据指标的考核作用来确定若干保证性指标,例如给各车间下达出勤率,工时利用率,设备利用率等,对储备资金规定在途天数,整理准备天数,对生产资金规定产品生产周期,对成品资金规定产品选配包装天数,发运天数等,以保证各项流动资金定额完成。
(三)加强控制,考核盈亏
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的车间,要对车间的生产成果和消耗进行全面计划,控制,核算与分析,这是经济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车间的日常生动中要经常监督生产进度,并按照生产进度监督消耗的变化,进行实际和计划的比较,当发现实际与计划有较大的偏差时,就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调整。此外,也要对车间材料,工具等储备资金和在产品资金进行控制,以保证车间占用最少量的资金取得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经济效果。为保证对生产和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车间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配备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组织才能的专职人员来负担这项工作。同时,要动员广大群众随时随地监督生产和消耗情况,结合工人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个生产者在自己的生产活动中都能自觉地检查生产进度,工作质量和消耗情况,做到人人关心经济效果。
实行车间内部利润考核办法,用内部利润代替过去成本节约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车间经济效果,它一方面反映了生产成本的升降、数量、质量变化同经济效果的关系。内部利润指标,可以更好地鼓励车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消耗。
车间内部利润不等于企业利润,是车间“销售收入”扣除车间实际总成本后的余额,车间“销售收入”指车间产量乘以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定额成本,定额成本也就是车间产品在厂内向其他车间“销售”时的厂内计划价格,车间实际总成本指车间产量乘以车间产品劳务按厂内计划价格计算所消耗的料、工、费。所以,内部利润实际是企业为车间规定的定额成本与车间实际成本的差额,即成本节约额。计算公式如下:
车间销售收入(即车间定额总成本)=车间产品产量×车间定额成本(即车间产品的厂内计划价格)
车间实际总成本=车间产品产量×车间实际成本(按材料、工时等厂内计划价格计算的车间成本)
车间产品定额总成本大于车间实际总成本,车间便获得内部利润,车间定额总成本小于车间实际总成本,就造成亏损。
实行内部考核办法,必须正确制定产品、半成品、配套件以及辅助生产劳务的厂内计划价格,因此,要正确测算这些产品,零部件,劳务的成本水平,正确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价,从而测算和确定它们合理的利润水平。
(四)内部结算
车间之间的经济核算关系也就是相互的经济责任关系,在实践中体现为经济合同关系和相互结算关系。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各车间协作任务,都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生产进度均衡地予以实现,这种协作关系单靠行政手段调节车间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责任制要求协作双方严格履行协作义务,由于违反协作条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责任一方要负责赔偿,接受必要的经济制度。
采用企业内部经济合同制,可以加强车间经济责任制,明确相互经济核算关系通过合同把协作双方的关系法律化。内部经济合同一般都要规定供应条件,产品的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工艺技术要求,供应数量,时间上的节奏性和平衡性,结算价格和违约责任及奖罚办法等。
经济责任制的贯彻和内部经济合同的严格履行,是通过相互经济往来的内部计价结算来实行的。车间相互供应的半成品,原材料,提供的劳务等都应当按照实物数量和规定的计划价格进行结算。企业内部单位之间经济往来结算并不以现金进行,而用内部的“转帐支票”或“资金本票”、“流通券”等式进行结算。采用内部结算办法,减少了车间之间相互扯皮现象、有利于加强协作配合、克服责任不清,好坏不分、吃大锅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物质奖励
实行经济核算的车间在完成了生产任务,实现了利润指标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物质利益,以便对职工进行奖励。车间的物质利益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补充形式。对完成生产任务较好,全面完成了技术经济指标的车间,按照它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实行一定的物资奖励,可以更好地调动职工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对于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于多干少一个样,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取车间奖励基金是实行车间的物资奖励制度的主要形式,目前,提取车间奖励基金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按照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以利润提成的办法提取车间奖励基金;另一种是按照全面完成国家的技术经济指标,采取按指标打分提奖的办法提取车间奖励基金。不论采用那种办法提取奖励基金,其奖金总额都不应超过车间所实现的成本节约额或利润额。车间提奖励基金后,其使用权应下放车间,由车间职工讨论决定奖金的分配,应按职工的贡献大小,本着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的原则,给做出贡献大的工人以较多的奖励。
实行车间物质奖励必须注意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关系,要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比如,各车间奖励资金提成总额不能超过企业可供分配的未分配利润总额,以保证车间奖励资金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