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核算的组织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11页(7859字)

一、建立企业经济核算的组织系统

企业全面经济核算的组织体系,从纵向看,是以厂级为中心,车间为纽带,班组为基础的多级经济核算;从横向看,是以财务、计划部门为中心,把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核算结合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经济核算网。

(一)建立企业内部各级的经济核算

现代工业企业大体有两种基本组织形式:单厂企业和多厂企业。单厂企业,就是单个工厂即为一个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有的大型企业分为厂部、车间、工段和班组四级;有的小型企业分为厂部、班组两级。多厂企业是由几个,甚至几十个工厂组成的企业。例如某钢铁公司,就是由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一百多个工厂组成的大型联合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分为四级,即公司、工厂、车间、班组。为了便于组织领导,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经济核算的组织系统与行政管理系统基本相一致。这样,单厂企业就实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经济核算,称为“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或厂部、车间“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大型企业分为“四级管理,三级核算”(工段一般不单独核算)。多厂企业实行公司、工厂、车间、班组“四级管理,四级核算”。

但是,由于各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不一定各级都实行经济核算,例如,实行三级管理的企业,可能只有厂级车间两级经济核算,称为“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又如,实行四级管理的多厂企业,可能实行公司、工厂、车间三级核算,即为“四级管理,三级核算”。究竟采取何种形式的经济核算制,应因时、因厂而定。

现以“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为例,进一步说明全面经济核算组织系统中各级经济核算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组织系统如图表2-1所示。

从纵向看,“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体系可分为厂级、车间和班组三级核算。现分述如下。

1.厂级经济核算。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厂部作为这个经济实体的法人,统一处理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统一计算成本和盈亏。因此,厂级经济核算是企业全面经济核算的中心。在厂长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直接领导以财务部门和计划部门为中心的各职能科室的经济核算。厂级经济核算,是对全厂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和综合的核算。其核算的指标一般包括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和资金等。厂级经济核算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厂内经济核算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再由各车间下达到各班组,指导车间和班组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建立厂内各级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并对其进行考核。厂级经济核算是头,只有搞好厂级核算,企业全面经济核算工作才能层层落实。

图表2一1

全面经济核算组织系统

2.车间经济核算

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产品的形成,生产资金以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大部分发生在车间,因此,车间应成为一级经济核算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同时,还因为车间是联接厂部与班组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积极组织并搞好车间经济核算,对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增加生产,降低成本,达到企业预定的各种经济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车间经济核算是企业全面经济核算的重点,应当切实抓好。车间核算的主要指标有品种、质量、产量以及成本、利润、资金等等。

3.班组核算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大都由班组来完成,生产消耗也大部分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也应当成为一级经济核算单位。按照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厂级和车间的各项经济技术核算指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直到每台设备,每个工人。班组核算从指标,应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原则,核算产量、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工具消耗、工时消耗等。班组核算的指标一般以实物型指标核算,也可以按货币计算。班组核算是在班组长领导下,以班组核算员为主,全体工人参加的群众性经济核算,它是企业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因此,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搞好班组经济核算,企业全面经济核算才有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核算

在企业内部,从横向看,厂部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车间设有专职人员,分管某一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厂部一般设有计划、财务、供应、技术、设备、安全、劳动工资、质量管理,销售管理、行政等部门。在这些职能部门中,有些分管某一方面的业务,掌握某些经济核算指标,有的部门虽末掌握一定指标,但其工作成效的大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经济成果。例如,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就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原材料耗费,以及产品的成果。而安全部门的工作虽不直接反映经济效果,但安全工作做得好,减少事故,就可提高出勤率,满足工人安全的需要,就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经费开支,有些部门(如食堂、医院、浴室、商店等生活福利部门)还有自身的经营业务和经济收入。有鉴于此,这就要求所有职能部门都要进行经济核算。各部门经济核算的内容根据其所分管的业务工作范围而确定。计划部门负责制订全厂的生产经营计划指标、将这些指标分解,逐级下达到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并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财务部门负责各项经济活动的来往帐目处理,以及成本、利润、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指导车间、班组经济核算。供应部门核算原材料采购和储备的资金。技术部门核算工艺技术方面的经济效益、产品消耗定额。设备部门核算固定资产的利用指标,以及固定资金的经济效益。安全部门核算安全生产指标及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劳动工资的经济效益。销售部门核算产成品的销售和成品资金。行政服务部门因服务项目不同,一般单位进行核算。车间一般设有经济核算组,以核算员、计划员为中心,核算发生的直接费用、占用资金和有关经济指标。在这些职能部门中,计划部门和财务部门是经济核算的中心,对其它职能部门和车间的经济核算工作起着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作用。因此,在组织职能部门进行经济核算时,既要重视发挥计划、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发挥其它职能部门的主动作用,做到互相配合,彼此协调,才能搞好企业全面经济核算。

(三)建立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

全面经济核算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既要将各项经济技术计划指标分解,下达到各部门、车间和班组,又要将各班组、车间和部门核算的指标加以综合、分析。因此,组织全面经济核算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厂级(职能部门)和车间经济核算是以专业人是为主,群众进行的,叫做专业核算。班组的经济核算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工作群众直接进行的,叫做群众核算。实践证明,要搞好全面经济核算工作,必须以群众核算为基础,以专业核算为主导,将群众核算与专业核算紧密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全面经济核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有专业人员来进行。厂级和车间经济核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情况,涉及工艺技术、经济管理、会计、统计和经济合同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全面经济核算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队伍来完成。“文革”中的历史教训证明,取消或削弱这支专业队伍,企业管理必然会出现混乱局面,经济核算也无从谈起。还应看到,群众核算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就难以走上正确轨道。

全面经济核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必须有广大职工群众参加。这是因为,一方面,群众性经济核算能够激发集体智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群众性经济核算是群众参加经济管理,管家理财的好形式。另一方面,经济核算工作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广大职工群众是各阶段和各环节的直接参加者,也是经济核算的主体,只有依靠他们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才能充分发挥经济核算应有的作用,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

由此看来,全面经济核算是一种科学的民主的管理方法。实行全面经济核算,既要重视各职能部门和车间专业核算人员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以班组工人为基础的全厂职工参加的群众核算的作用,使二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做好经济核算工作。

二、全面经济核算的领导

如前所述,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必须建立一套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组织系统。而要使这个组织系统高度协调一致地运转,还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领导系统。这就是建立厂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核算制。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厂长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全厂经济核算工作。厂部各职能部门和车间有一名主任负责本部门的核算工作,班组经济核算则由班组长直接领导。由此可见,全面经济核算的领导系统,也是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

(一)建立总会计师经济核算制

1.建立总会计师核算制的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企业全面经济核算的领导,国家规定,大中型企业要设置总会计师,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这是因为:

第一,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正在深入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勇于创造,能够开创新局面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管理干部。党中央要求,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造就出大批能卓有成效地组织和指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厂长(经理),能够有力地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的总工程师,能够切实加强企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总经济师,能够严格维护财经纪律,精打细算,开辟财源的总会计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企业广大职工的党委书记,形成一支包括这些人才在内的,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的宏大队伍。由此可见,建立厂长领导下,由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组成的领导班子,是企业的指标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总会计师主管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是经济核算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国家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必须由具有高级会计师技术职称的人担任总会计师。中型企业必须应由具有高级会计师技术职称的人担任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组织领导企业的全面经济核算工作。

第二,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是加强经济核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由于经济核算具有全局性的特点,不可能由一两个部门来完成。例如,财务部门和计划部门虽然主管全厂的资金、成本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但它们不可能代替其它职能部门进行经济核算,也不可能直接对其它部门下达任务。为了统一组织领导全厂开展经济核算,就需要建立总会计师核算制,由总会计师统一领导、指挥、检查和协调全厂各级、各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

第三、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是加强会计工作,进一步发挥会计职能的要求。实行经济核算,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工作,不仅计算与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而且应将其工作重点,由事后监督转为事前预测,由反映转到控制。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有利于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会计核算、预测和控制的职能作用,从而提高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建立总会计师的责任制

总会计师在厂长的领导下,主管企业全面经济核算工作。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组织核算、参与决策、编制财务工作计划、开辟财源、审查经济效果,维护财经纪律。

(1)组织核算。领导全面经济核算,组织厂内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工作和经济责任制,组织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主持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职工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讲求经济效果。

(2)参与决策。从提高经济效果出发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经济决策。例如,对新产品开发、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措施、资金筹集、基本建设等方面的经营决策,从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厂长提供若干不同的经营决策方案,以便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编制财务计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企业财务计划,制定完成计划的措施,并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意见。根据积极平衡的原则,协调各项计划,保证企业经营机制的正常运转。

(4)开辟财源。发动全体职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开展经济核算工作,揭露经营管理中的矛盾,挖掘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5)审查经济效果。参与审查生产、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改造等计划和主要经济合同,检查各项计划和合同的执行情况,考核生产经营成果。

(6)维护财经纪律。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令、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总会计师在履行职责中,对不符合国家财经纪律,不执行计划、合同、以及不讲求经济效果的行为,有权加以纠正和制止。制止无效,应报厂长和上级机关处理。

为了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领导作用,保证履行其职责,国家还规定了总会计师的工作权限。总会计师的工作权限主要有:

①有权参加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会议,有关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要听取总会计师的意见。

②上报的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应由总会计师审核签署。

③有关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措施、重要的经济合同和协议由总会计师会签。

④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和调动等应征求总会计师的意见。

⑤根据需要,总会计师有权要求各级、各部门汇报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提供各种核算资料。

⑥各单位有关经济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要由总会计师审查批准。

⑦总会计师有权检查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完成各项计划的情况。只有这样,总会计师才能有职有权地组织领导企业全面经济核算工作。

(二)加强对全面经济核算工作的领导

全面经济核算,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而且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能否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利润和上交更多的税收。在我国,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制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有许多新的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为了使企业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必须切实加强对全面经济核算工作的领导。

第一,各级领导要不断提高对全面经济核算工作的认识,把经济核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全面经济核算工作还没有真正推广开来,原因之一是有的企业领导的思想上对全面经济核算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把它当作全局性工作来抓。应当看到,全面经济核算,不单只是财务部门或其它某些部门的事,它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厂部要切实加强领导,才能把经济核算工作开展好。凡是企业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制度,各项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重要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其它经营决策方面的重大问题,厂部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部署、检查。厂长和总会计师要切实抓好全厂的经济核算工作。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也要认真抓好经济核算工作。

第二、加强全面经济核算的队伍建设。要抓好全面经济核算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经济信息队伍。要不断加强经济核算队伍的建设,提高经济核算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政治素质,就是要加强对经济核算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经济核算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和讲求经济效果的观点,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提高业务水平,就是要对参加经济核算的人员组织培训。培训的方式和要求则应根据对象有所不同。对于专业核算人员既要掌握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知识。而对于参加核算的工人,则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经济核算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经济核算的基础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关心和参加经济核算工作。为了调动经济核算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好经济核算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考试、考核,授予他们相应的技术职称,如经济师、统计师、会计师及其相应的高级职称。对于在经济核算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三,建立各级、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为了加强对经济核算工作的领导,必须建立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奖惩严明,同心协力地搞好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还要建立汇报制度和检查制度。各职能部门和车间主任应定期向厂长和总会计师汇报经济核算的执行情况。厂长和总会计师要经常检查各部门、车间开展经济核算工作的结果。发现偏差和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经济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