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部银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468页(4441字)
某段位于北京分局边远山区,现有职工1256名,配属机车53台(其中:内燃机车10台),下设3个折返段,共分9个车间,101个班组。主要负担密云至承德,洞庙河至平泉,承德至隆化的货物运输和部分区段运输任务,年生产计划16个万吨公里。
近几年来,由于材料、燃料涨价,强化机车安全措施等因素,使我段成本支出逐年上升。在外部条件很不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的做法是向段内部管理要效益,实行企业内部银行管理,力争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实践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实行“内部银行”管理,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同时也提高了机车质量,成本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1991年不含工资万吨公里成本完成57.2元,比计划万吨公里59.747元,节约成本支出381946元;92年不含工资万吨公里成本完成本74.78元,比计划万吨公里77.04元,节约成本支出378222元。
企业内部银行是借鉴银行机制而来。银行是国家的信用和金融机关,是国家手中的有力金融工具。银行的基本职能是运用货币、信贷、利息、结算等经济杠杆,通过自身的各种职能活动,以吸收存款等方式,把社会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方式把它再分配出去。所以企业内部银行就是将社会主义银行的货币、信贷、利息、结算等经济杠杆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制,加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特别现在,铁路基层站段已由承包改为综合指标考核,要搞好成本管理,实行内部银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实行内部银行管理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一个企业采取一种新的管理办法,实行一项新的管理措施,全员的思想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前几年社会各行各业出现了巧立名目,乱发奖金的现象,使企业职工向钱看的人多了,抓安全生产,抓效益的人少了。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推行内部银行管理前,我们分层次开展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在全段上下树立了人人想节约的良好风尚。
1.强化领导干部的成本控制意识。实行内部银行管理,领导班子起着核心的决定性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受单纯的生产型领导体制的影响,我段领导干部在生产运输,忽视了经营管理,成本控制意识较薄弱,成本超支较严重,出现失控现象。由于管理不善,1989年底工资基金赤字达80多万元,福利费赤字达62万多元。面对亏损的严重局面,新领导班子与财经管理人员一起对成本指标进行了认真研讨,分析形势找对策,认识到:全路局实行大包干,分局对基层实行综合指标管理考核,企业必须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化,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划出可控因素,在可控成本范围内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弥补亏损。1990年3月1日我段正式实行了费用型内部银行管理,头一个月就初见成效。3月份较2月份多洗6台机车,材料费却节支4千多元,更主要的是不但没有影响安全生产,而且质量良好地完成了洗修任务。因此更加坚定了领导层实行“内部银行”管理的信心。
2.强化财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把会计工作由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转变成监督、控制、管理型。实践证明要实行内部银行管理,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财会人员起着主导作用。为了适应内部银行管理的工作需要,组织财会人员学习了《管理会计学》、《成本管理》等书籍和兄弟单位开展内部银行管理的好经验,好办法。做到了学以致用,立足岗位。财会人员一致表示,强化内部银行管理,必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且不可走形式,半途而废。要健全制度,并落到实处。我们还要求财会人员要经常走出去,不能老在财务室里算死帐,要深入车间、班组了解生产过程、协助车间做好核算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财会人员的成控意识。
3.强化全体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内部银行能否顺利实行,成本支出能否控制住,职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提倡节约一滴油、一度电的精神。只有调动起广大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对成齐抓共管的好局面。我们采取了抓骨干带群众的方法,对职工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动员。首先对车间领导、核算员进行思想及业务培训,然后再由他们向车间班组人员进行宣传。此外还经常协助车间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帮助车间找出可控因素。比如,汽车队,年年支出起计划,汽车质量没有保证。通过实行内部银行管理以来,对汽车修理费超支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过去外修车多,而且修车时间长,质量仍无保证,劳民伤财,汽车司机怨声载道。实行内部银行管理后,对汽车修理费进行了改革,将汽车修理费落实到每辆汽车,每个司机身上,实行单车核算。节约提奖,超支罚款。另一方面,对需外修的车,必须经过三人(汽车班长、修理工、司机)以上鉴定,经鉴定的确不能自修的,方可外修。1992年仅修车项就节约了25896元,超支问题解决了。为了增强每个职工的成控意识,我们通过职代会的形式,向职工交家底,算细帐,使每个职工心中有数。同时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献计献策。
二、强化内部银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自1990年3月份实行内部银行管理以来,从实践中摸索到:实行“内部银行”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确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强化“内部银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主要做法是:
1.在内部银行管理办法实施前,首先进行了一次财产大清查。对车间、班组的帐外料该收的都收回了,属车间保管的材料,班组无权保管,属材料部门保管的材料车间不能存放。划清了材料保管权限,消灭了帐外料现象。
2.建立内部银行核算机构。内部银行设在财务室,下设9个办理处,3个销售网点(材料、燃料、后勤)。段长兼行长,负责内部银行的领导工作;财务主任兼副行长,负责内部银行具体领导工作,组织内部银行的各项经济核算。9个分理处都没有兼职代办员,负责车间的各项经济核算,并协助班组长搞好经济核算,形成了段、车间、班组三级内部银行核算体系。(见附图)
3.确定内部银行的核算范围及任务。内部银行银行是企业经济核算中心。凡是与运输成本有关的支出,必须经过内部银行核算,包括材料、燃料、油脂、办公用品、段内产品、机车配件、外委洗修用料等都要纳入内部银行管理和核算。内部银行实际就是划小了核算单位、车间与车间、股室与车间的材料转移变成了等价交换,即形成了买卖关系。这样增强了职工的价值观念,对成本的支出做致到了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内部银行的信息反馈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主要依据。
4.内部银行的核算程序。内部银行接财务计划每月3日前费用定额下拨到各车间。如检修车间洗修一台车,前进型950元,建设型700元,抓煤机170元,外委车洗修700元。车间收到内部银行拨款后,再下拨到班组。班组职工到材料领料时,必须经过车间核算员同意,并加盖有权领料人章和内部银行专用章,方可到指定部门领料。领料时必须填写领料小票一式四联,班组、车间、材料、银行各一联。每日16点前,车间与班组核对,车间与售料部门核对,并开据转帐支配一式三联,车间、售料部门、银行各一联。(车间作帐借:成本支出,贷:银行存款;售料部门借:银行存款,贷:库存材料;银行借:销售部门银行存款增加,贷:用料部门银行存款减少。)各车间当天的银行存款余额,公布于段日信息报表,使各车间领导每天都知道花多少钱,剩多少钱,不再是月底见阳光,超支再分析。这样形成了车间、班组支出有计划,进度能控制的良好局面。
5.在内部银行核算的基础上,我们将金额管理同物资管理有效结为一体,实行双重控制,按修程所需的铜材、钢材、管材、线材等限定一定的定额,以代物券形式发到车间、班组。班组人员到材料库领料时,除具备“内部银行”所需要的手续,同时还要根据修程交代物券。这一做法加强了对物资的管理。过去领用钢板一次一块,领用铜棒一次一根,这些材料是否能全部用掉,车间领导心里没有数,核算人员很难掌握用料的准确数字,材料浪费现象较严重。通过实行内部银行管理,材料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是生产用多少、领多少、边角废料直接留在材料库。仅废铜沫一项,1992年就上交天津配件厂价值2300元,冲减了运输成本支出。
三、实行内部银行管理初见成效
几年来,通过实行“内部银行”管理,某段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近三年来,节约成本支出114万元,实现利润110多万元,比计划利润增加40多万元,上交分局利润50多万元,超利分成5万元。
2.保证了机车及其他设备质量,发展了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截止到1992年4月20日,胜利实现了安全生产1000天。
3.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价值观念增强了。过去职工对材料的超支,成本的高低很少过问。现在则不同了,至于每天花多少钱、消耗多少材料、班组有人问、车间有人管、段上有人抓。过去无人过问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现在成了热门话题。广大职工一致认为:“段兴我荣,段耻我辱”,“企业兴亡,职工有责;企业兴旺,我受益”。内部银行工作不仅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效益,同时培养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提高了职工的思想水平和素质。
四、今后努力方向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千方百计提高效益是长期的任务。而推行内部银行管理正是完成此任务的有力手段和措施。要扎扎实实地继续推行内部银行管理,不断完善提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研究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使内部银行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分局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全段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一起会把内部银行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