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把厂内银行核算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448页(4298字)

一、提高思想认识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87年,某省在深化企业改革中结合“双增双节”,进一步推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也相应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车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责任制。这就给加强经济核算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承包要求,搞好经营管理,这个任务无疑地就落到了厂内银行身上。这就要求厂内银行不断地完善、提高和发展。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必须不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厂内银行核算才能开展起来,开展之后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该省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开展厂内银行核算,反映出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同志认为承包就可以不搞厂内银行核算了,只要完成承包任务,搞不搞厂内银行都可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行多种形式的目标承包经营责任制,只解决了企业对国家应负担的经济责任,没有解决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明确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润之后,企业要想完成国家核定的目标承包任务,就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解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行权责利相统一的考核办法,层层包保,把权、责、利统一起来。否则,企业内部承包搞不好,对国家的承包任务就很难落实,完成国家收入就是一句空话。企业实行承包以后,更好地开展厂内银行核算工作,是加强民主管理,群众理财,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有效手段。有些亏损企业之所以亏损增加,有些盈利企业之所以盈利下降,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之外,主要是因为内部经济责任制不落实,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奖金分配平均主义,不能调动起广大职工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二是,有的同志认为抓厂内银行不如抓技术改造来得快,厂内银行解决不了企业发展问题。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身上。吉林省企业存在着两个落后:一是技术落后,二是管理落后。这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两大障碍,都应尽快加以解决。抓技术改造是对的,但只抓技术改造,不抓管理,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应该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抓管理更为迫切,更有实际意义。搞技术改造需要筹集资金,增加借款。在目前国家和省财政都很困难的情况下,靠银行贷款或社会集资进行技术改造,一方面资金供应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借款利息负担较重,许多效益不太好的项目,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如果能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靠加强核算,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厂内银行核算,正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是不需要投资就能取得效益的好办法。

三是,有的同志认为抓厂内银行解决不了当前财政的困难,远水不解近渴。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的一些同志身上。他们认为企业承包以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好处都留给企业,财政拿不上来,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对抓厂内银行工作劲头不大。显然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应当看到,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即或是包死干的办法,只要能把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增产增收,提高效益,财政上还可以多收一些产品税、增值税或营业税,也能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还应看到,即使增加的收入全部留给企业,也会有利于处理遗留问题,补充流动资金,提高技术改造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养后续财源,最终还会增加积累,为国家多做贡献,对财政还是有利的。所以,不能认为抓厂内银行与财政收入无关。抓厂内银行不仅与财政收入有关系,而且是一项充裕财源的基本建设性工作,对当前、长远都是有利的。

四是,有些同志认为,搞厂内银行太麻烦,手续繁琐,工作量大,认为只要抓好财务会计核算就可以了。所以有这种看法,一方面是一些同志思想跟不上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经济核算的步伐,把必要的核算手段、算细帐的基础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不了解经济越发展,核算工作越需要加强的道理。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搞活企业,要实行承包经营,要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挖掘内部潜力,必须办好厂内银行,才能有效地控制、考核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并通过厂内银行的结算活动合理地分配职工的经济利益,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加强财务会计核算。另一方面,在厂内银行核算,确实存在着某些繁琐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使厂内银行核算与原来的财务会计核算由二层皮改为统一体,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核算手续,使厂内银行核算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内部承包服务,为“双增双节”服务,推动“双增双节”运动的深入开展。

二、把厂内银行核算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多种承包经营责任制形式的不断出现,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厂内银行核算工作要进一步适应这种新情况,跟上新形势,根据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课题,不断改进、完善、发展和提高。

一是,要完善厂内银行核算的基础工作。这是搞好厂内银行核算的关键。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企业内部的基础工作要完善到每个承包单位。每个承包单位都要根据经济核算的要求,定期清查财产,健全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完备检测手段,进一步完善厂内计划价格。做到核算资料正确可靠,信息反馈迅速及时,使厂内银行为企业领导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二是,厂内银行核算要发展到全面为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服务。企业内部承包哪些内容,厂内银行就应核算哪些内容;承包到哪一层次,厂内银行核算就要延伸到哪一层次;各项经济指标分解到哪一环节,厂内银行就要核算、考核到哪一环节。要按照承包单位管理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设备、定资金、定费用、定利润,进行全面控制、全面核算、全面考核,使厂内银行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三是,要把厂内银行核算办法纳入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企业内部各承包单位的核算程序要与财务会计核算相统一。厂内银行使用的原始记录、计划价格、各种定额以及各种票证、报表要与财务核算相一致。厂内银行与财务会计,要尽可能做到组织机构一体化、核算内容一体化、核算数据一体化、尽量避免手续繁琐,重复劳动,使厂内银行核算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总之,推行和开展厂内银行核算,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注意把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结合起来,把业务核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把产物量核算与价值核算结合起来,在经济活动的一切方面都能核算出投入产出所取得的成果,使厂内银行进一步为落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服务。

三、加强领导,做好扎实细致的工作

根据某省的经验,搞好厂内银行,必须加强领导,做好一系列扎实细致的工作。

一是要领导重视,亲自抓。该省厂内银行是在企业整顿的过程中由原省长亲自抓典型、亲自倡导推广起来的。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1982年到1987年,省先后召开了六次大会,介绍了一批典型企业创办厂内银行的经验,每次会议省主要领导都亲自主持,亲自布置,提出推行厂内银行的具体办法和要求,及时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一抓到底。各市、县的主要领导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具体指导。省财政部门和计经委、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动作,积极推广。企业的主领导都担任厂内银行行长,亲自负责厂内银行的核算工作,把厂内银行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及时研究和解决发生的问题。从实践经验看,凡是厂内银行办得好的,都是与领导重视分不开的。要搞好厂内银行还需要财会部门与各车间、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下笨功夫,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使厂同银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和发展。

二是选样板,典型引路。该省选择了36个厂内银行办得好的企业作为样板在全省进行推行。其他厂学习了样板厂的经验,也尝到了甜头。这样,厂内银行就在全省普遍地开展起来。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企业内部层层包保,厂长要算大帐,车间、班组要算承包效益帐,个人要算所得帐。办好厂内银行,是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共同要求,核算得越具体,反映得越及时,同职工切身利益结合得越紧密,厂内银行也就会越办越好。

三是现场参观学习。组织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分期分批到样板厂学习厂内银行和经营责任制紧密结合的经验;学习承包经营与考核奖励的经验;学习厂内银行核算如何为落实经济责任制、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服务,为承包服务的经验;学习厂内银行的工作程序、核算方法、会计科目设置和财务处理的办法。

四是制定办法,完善厂内银行核算制度。在总结推广厂内银行经验的基础上,省财政厅和计经委、工商银行制订了《国有工业企业试行厂内银行办法》,发出了厂内银行问题解答,同时把厂内银行列入企业管理升级的一条标准,明确规定对不建立厂内银行的企业不进行验收,不能参与财务管理升级评比。

在现阶段,我们认为厂内银行是贯彻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一种比较好的经济核算形式,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好办法。我们要把厂内银行办成一个大学校,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参加管理,人人参加核算,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把厂内银行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