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树施肥手册

温度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施肥手册》第36页(2935字)

温度是果树生态因子和生长繁衍的条件之一。果树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以及整个树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变化,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且每一种生命活动及其外部表现特征的发生都有其最低、最高和最适三种不同的临界温度。温度对于果树的每一个生命活动的环节和过程,都有其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温度变化愈大,其制约或促进作用愈明显。因此,在发展果树时,首先要考虑果树种类、品种特性和需要的热量,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温度和区域。例如柑橘北移,首要的限制因子是低温冻害;北方果树南移同样要考虑到冻害的威胁。

1.温度与果树的地理分布 温度周期性的日变和年变,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和各类植物特有的物质积累、输导、分配和生长发育的适应规律,以及年周期中物候期的顺序等特点。因此,各种果树在生长周期中对温度热量的要求,与其原产地温度条件有关。正因如此,果树的自然分布是随地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即不同的果树只能分布在与之相适应的温度地区范围内(表1-3)。

表1-3 主要果树所需的最适宜温度

果树地理分布的温度,是由年均温、生长期有效积温和冬极端低温三者综合影响。例如北方果树南移,还应考虑夏季高温和冬季温暖这一限制因子,因为高温和冬季需冷量不足,往往导致树体营养消耗大,积累少,不能顺利通过休眠而引发发育不良。南方果树北移时,由于冬季温度过低或积温不足而不能露地栽培。因此,了解果树的地理分布与温度的关系及有关规律,对于引种和区域化栽培或保护地栽培,更好地发展果树产业是必要的。

2.果树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果树在一年周期中,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总量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周期,通常把高于一定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之总和叫做积温。一般果树萌发的生物学零度为3~10℃,生长季节的有效积温在2500~3000℃以上。从萌芽到开花都要求有一定的积温(表1-4),是代表各种果树的平均趋势。不同种类的果树,在整个发育期中,要求有不同的积温总量。积温是影响果树各个生长发育期的重要因素,能直接促进或推迟其物候期。这一特点既是果树的遗传特性,又是发展果树中经济栽培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表1-4 主要果树开花和果实成熟时期的积温(℃)

此外,各种果树每一个物候期所需要的温度和积温也不一样。同一种树的不同品种或不同生育期要求的热量也有差异。一般发芽早的品种要求比较低。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区也不一样。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比在温度低的地区通过同样的物候期所需的时间短,主要是昼夜温差不同所致。如生长期较短,夏季温度高时,可缩短积温的日数。夜间温度低,则呼吸消耗少;而白天温度高,则营养合成积累多,所需的积温也相对减少。

温度对果树生长发育和同化异化的效果,有其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即温度三基点。一般植株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45~50℃,最低温度为5~15℃。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40℃,最高温度为45~50℃,最低温度为0℃。从这些数据来看,同化的最适温度比异化的低10℃以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其生命活动强度增加1~2倍,但超过最适温度,呼吸作用最旺盛,消耗物质最多,光合产物的积累会出现负值。相反,当温度从光合作用最适点下降至最低点5~15℃时,物质的生产和积累就会停止,但呼吸仍在进行,只有消耗树体内营养物质,直到0℃才会停止生命活动,如图1-2。因此,温度过高过低,对物质生产和积累均不利。

图1-2 植物体增长与气温的关系

1.同化作用 2.异化作用 3.植物体增长

果树于早春萌芽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要求较高温度。落叶果树为10~15℃,常绿果树为12~16℃,并逐步提高到20~30℃,范围内的最适温度。早春气温高,萌芽到盛花期所需日数少,平均气温升高5℃时,可相差2~4天。在开花期多数果树的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一般果树在4.4℃以下时对花粉发芽有明显地抑制作用。高于27℃时花粉发芽力明显下降。如栽培在南方低海拔地区的苹果树,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昼夜温差小,因而树体营养不能正常积累,不易成花结果。

果树花芽分化与温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一般果树花芽分化需高温、干燥和充足的日光,而另一些果树如柑橘则需要较低温度和适度的干燥。

温度对果实品质、色泽、成熟期有较大影响。一般温度高,果实含糖量高,成熟期早,但色泽稍淡,含酸量低。若温度低,则含糖量低,含酸量高,色泽鲜艳,成熟期推迟。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则反而有害。昼夜温差对果实影响很大,温差大,糖分积累高,甜味更浓。在果实发育期,若气温高,横径生长大于纵径,气温低,则纵径生长大于横径。

3.高温、低温对果树的影响 年周期内,温度的有规律性的变化,由于果树在长期适应过程中产生了能适应的遗传性能。对其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但气温反常突变会打乱果树生长发育的常规,甚至导致减产或死亡。

(1)温度过高的危害 研究表明,当生长期温度达到30~35℃时,一般落叶果树的生理过程受到抑制;到50℃时,其生理过程则会受到严重伤害。高温会破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关系,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如温度过高,气孔不关闭,蒸腾加剧,树体处于失水和饥饿状态,可引发果实停止生长,果形变小,色香味差,成熟期推迟,耐贮性降低。落叶果树在冬季温度过高,不能顺利通过休眠,夏季高温会导致日烧的危害;冬季由于太阳直射,树体局部也常发生日烧。

(2)低温的危害 低温和突然的降温对果树的危害比高温更严重。低温的伤害,往往会使果树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造成叶落枝枯乃至死树的后果。果树对冬季低温的忍受能力取决于不同果树种类、品种和各器官的遗传特性(表1-5)。

表1-5 各种果树冻害的温度

果树的不同树种、品种及其不同的器官和不同物候期对低温冻害的抵抗力各不相同。并且还与树势、地势等有关。

因越冬性不强而发生枝条脱水、皱缩、干枯的现象,称之为“抽条”或“灼条”。冬季干旱,早春回暖早但又有倒春寒的年份或地区,旺长幼树也有造成生理干旱乃至抽条现象。抽条与树种、品种不同有关;也与枝条成熟度,营养状况,有无防护林带,后期肥水供应多少有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