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医生手册

口蹄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170页(1186字)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大,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也可经鼻黏膜、眼结膜、乳头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

(1)症状 潜伏期平均2~4天。

: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咂嘴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1~2天后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黏膜出现蚕豆至核桃大水泡,此时流涎更多,白色泡沫样,呈丝缕状挂满嘴边,约一昼夜水泡破裂,形成浅表而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水泡破裂后,体温降至常温,烂斑逐渐愈合,全身状态逐渐好转。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或稍后,趾间、蹄冠甚至乳头皮肤处也发生水泡,形成烂斑。如感染化脓,可造成溃疡甚至蹄匣脱落。本病多呈良性经过,一般1周左右自愈。病情突然恶化者,全身衰弱,心跳加快,食欲废绝,行走不稳,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恶性口蹄疫)。

:症状与牛大致相同,绵羊水泡多见于蹄部,羔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

:病变多见于蹄部,有时在鼻吻见有水泡。仔猪多因严重胃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

(2)病理变化 心包膜弥散性或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称斑心。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反刍动物的食道、前胃黏膜可发生圆形水泡和烂斑。

(3)诊断 一般根据临诊症状和流行特点即可确诊。如要了解当地流行的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便于选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可采取病畜水泡皮或水泡液,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送有关单位鉴定。

(4)防治 加强平时预防工作,在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注射疫苗。

发现本病,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划区封锁,严格消毒。消毒剂可用3%~4%氢氧化钠溶液或福尔林溶液、30%草木灰、20%生石灰水。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消毒后才能解除。

疫区内假定健康畜及受威胁区的家畜立即用与当地流行毒型相同的口蹄疫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常用的有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苗。幼畜可用高免血清,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5毫升。

病畜可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口腔病变用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液或食醋洗涤,涂以碘甘油;蹄部病变用3%来苏尔清洗,涂以碘甘油或胆紫等。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毫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