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鸡饲养技术手册》第19页(2696字)
鸡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嗉囊、胃、肠(小肠、大肠)、泄殖腔和与消化有关的肝、胰等组成。鸡的消化器官见图3-6。
图3-6 鸡的消化器官示意图
1.口腔 2.咽 3.食管 4.气管 5.嗦囊 6.鸣管 7.腺胃 8.肌胃 9.十二指肠 10.胆囊 11.肝管 12.胰管 13.胰 14.空肠 15.卵黄囊憩室 16.回肠 17.盲肠 18.直肠 19.泄殖腔 20.肛门 21.输卵管 22.卵巢 23.心 24.肺
1.口腔及咽 鸡的口腔构造简单,没有唇、齿、颊,而有喙。口腔顶壁为硬腭,硬腭中央有一长而狭窄的裂缝通向鼻腔。由于鸡没有软腭并同时存在这一裂缝,鸡便不可能像其他动物那样靠真空将水吸入口中,鸡在饮水时,必须先“舀”起水,然后借助水的重力流入食道。口腔底壁大部分为舌占据,舌黏膜上没有味觉乳头,味觉机能很差,因而鸡主要靠视觉和触觉采食,并且采食后不经咀嚼匆匆咽下。
咽位于口腔的后方,是消化道、呼吸道交叉的地方。口咽的壁内有唾液腺,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呈弱酸性反应,并含有少量的淀粉酶。由于饲料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短,所以唾液在消化中不占重要地位,其作用仅仅是吞咽时有润滑饲料的作用。
2.食管和嗉囊 食管为运送食物的管道。食管从咽开始在颈部先位于气管背侧,后斜行为右方。食管在进入胸腔之前膨大形成嗉囊。嗉囊能分泌不含消化液的黏液。因此,嗉囊主要起贮存和软化饲料的作用。由于嗉囊内的温度、含水量以及经常呈中性到弱酸性反应,为唾液淀粉酶、植物性饲料本身所含的酶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可以对糖类进行分解,其分解产物一部分可经嗉囊吸收,大部分随饲料下行至消化道下段再被吸收。
3.胃 胃分前后两部(图3-7),前部为腺胃,后部为肌胃。
图3-7 鸡的胃(剖开)
1.食管 2.腺胃 3.深腺开口及乳头 3′.黏膜内的深腺 4.肌胃的侧肌 4′.肌胃的类角质膜 4″.肌胃的中间肌 5.幽门
(1)腺胃 呈纺锤形,前连食管,后通肌胃。胃壁较厚,内腔不大,黏膜表面形成乳头,黏膜内有腺体,能分泌胃蛋白酶和盐酸,有消化蛋白质和溶解矿物质的作用。由于腺胃小,食物与胃液混合后迅速进入肌胃,胃液的消化主要在肌胃内进行。
(2)肌胃 又称砂囊,为禽类所特有,呈扁圆形,前连腺胃,后通十二指肠。肌胃的肌层发达,呈暗红色,外面被有白色光泽的腱质,内面是淡黄色坚硬的角质层,俗称鸡内金,有保护胃壁的作用,使胃壁在磨碎坚硬饲料时不致受损。
肌胃不分泌胃液,其主要机能是靠胃壁肌肉强有力的收缩磨碎来自嗉囊的食物。肌胃的内容物比较干燥,酸碱度为pH2~3.5,适宜于来自腺胃的胃蛋白酶的作用。肌胃中常存有由啄取饲料而获得的小石粒,它能帮助磨碎食物。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小砂粒,可提高消化能力。
4.小肠、肝和胰
(1)小肠 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组成。十二指肠起于肌胃,形成一个“U”形肠袢,将胰腺夹在中间。空肠形成许多半环形肠袢,由肠系膜悬挂于腹腔右侧。空肠后接回肠,回肠短而较直,以系膜与两盲肠相连。小肠黏膜分布有肠腺,但没有哺乳动物的十二指肠腺。
(2)肝脏 肝脏体积较大,位于腹腔前下部,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胆囊。肝有2条导管,左叶的肝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右叶的肝管先到胆囊,再由胆囊发出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排入小肠,参与小肠消化。
(3)胰脏 胰脏位于十二指肠肠袢内,呈淡黄色,胰管有2~3条与胆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饲料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小肠黏膜分泌的小肠液为弱酸性至弱碱性的液体,含有黏液和肠肽酶、肠脂肪酶、肠激酶及分解糖类的酶;胰脏分泌的胰液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肝脏分泌的胆汁呈酸性,含有少量的淀粉酶,胆汁促使脂肪乳化以便肠道吸收,并具有增强胰脂肪酶活性的能力。食糜中的蛋白质、糖类(除纤维素外)和脂肪,由于以上消化液的作用,绝大部分变成氨基酸、单糖、甘油和脂肪酸等,被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矿物质在嗉囊和胃中就转变成溶液,大部分在小肠吸收;维生素也经小肠吸收入血液。
5.大肠 大肠包括1对盲肠和一段短的直肠。盲肠从小肠和直肠的交界处两侧发出,盲肠基部的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形成盲肠扁桃体。直肠起于盲肠入口处,向后伸延,至最后的扩大部称泄殖腔。
饲料经小肠消化吸收后进入直肠,由于直肠的蠕动,一部分内容物进入盲肠。盲肠内有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发酵,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在盲肠吸收,经血液循环输送入肝脏内代谢。此外,盲肠内的细菌还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供鸡体利用。
鸡的直肠很短,约10厘米,无消化作用,只是吸收一部分水和盐类,形成粪便后经泄殖腔与尿混合排出体外。
6.泄殖腔 是消化、泌尿和生殖3个系统的共同开口(图3-8),最后以肛门开口于体外。它被两环行的黏膜褶顺次分为前、中、后3部分:前为粪道与直肠相连;中为泄殖道,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开口于此;后为肛道,以肛门开口于外。肛道背侧有一腔上囊也叫法氏囊,内有发达的淋巴组织,对抗体形成有重要作用。此囊在4月龄最发达,性成熟后逐渐退化。
图3-8 泄殖腔矢状面模式图
1.直肠 2.粪道 3.泄殖道 4.肛道 5.输精管 6.输尿管 7.腔上囊 8.泄殖腔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