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的开食与饲喂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173页(1985字)

雏鸡第一次张嘴吃料即为开食。当雏鸡充分饮水2小时后,便可开食。关于开食时间有人主张越早越好,认为雏鸡已有啄食行为,表明雏鸡需要采食饲料,其实开食过早、过迟都不好。研究表明,在出壳后16~28小时内开食,对雏鸡生长有利。因为雏鸡的消化机能要在出壳36小时后逐步健全,过早开食有害无益;过迟开食对雏鸡生长不利,并雏鸡常因饥饿,使初次采食过多,形成消化不良。对无法正常开食,必须晚开食的雏鸡,要科学掌握好开食量,千万不要使雏鸡初次采食过饱,以免对鸡群造成伤害。

关于雏鸡的开食料,有人习惯用泡过的小米、大米或碎玉米,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单一饲料营养不全面,可能蛋白质太低、氨基酸不平衡,对雏鸡的生长发育不利。但有时为防止育雏初期的营养性腹泻(糊肛或糊屁股),在开食时,每只雏鸡喂1~2克小米、大米或碎玉米也可以,但不要饲喂过多,仅仅几克足矣。如没有发生过营养性腹泻,应采用育雏开食料。

还有人习惯在开食料中加喂鸡蛋或奶、奶。如果是科学配制的开食料,营养含量已能完全满足雏鸡的生长发育需要,没有必要再添加蛋白质营养。但对外购的饲料信心不足,担心营养水平满足不了需要,特别是在价格与营养成分比使人无法相信情形下,也可在开食料中加入蛋白质营养。具体做法是在育雏头10天,每50只雏鸡每天加喂1个熟鸡蛋,用手搓碎鸡蛋再在筛子上过一遍,变成小碎块,混入饲料中;也可在头10天,每只雏鸡加喂5毫升发酵后的牛奶或羊奶;这时如需在饲料中加药,也可在饲料中混入。

对雏鸡饲喂可直接喂干料,将干料撒在开食盘或雏鸡食槽内任其采食,但干料适口性较差,开始雏鸡采食不多,但几日后可习惯采食。也有在育雏初期用一种略加湿度的饲料来饲喂。特别在加喂鸡蛋与牛奶、羊奶时,将料拌成半干不湿的炒面程度,用手抓可形成团,放到地上又是粉状,即不干又不黏,以增加采食时的适口性。对现代化养鸡来讲,不提倡这种加鸡蛋或牛奶方式的饲喂,因为费事,也不一定科学。但在小规模农户饲养时,这种方式会比其他方式获得高的育雏率。

开食后并非全部鸡都会采食,总有一部分雏鸡在群内乱跑,或者靠在一边不吃,这时不要着急,只要是正常鸡群,都会逐步在觅食鸡的带领下,逐步模仿学会采食,都会找到饲料与饮水位置,没有必要采取人工辅助诱食。

正常情况,雏鸡开食并不太困难,但有时会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雏鸡受应激过重,入舍后不喝也不吃,形成所谓“硬口鸡”。这时要采取人工辅助饮水、采食措施,必要时应人工逐只口滴葡萄糖液。在这种情况下,雏鸡成活率肯定会受影响,但只要人工辅助饮水、采食得法,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鸡成活,当然后期的生产性能肯定要受到影响。每天饲喂程序可参考表7-3,但要注意在喂湿拌料情况下,不能让鸡采食过量,如果用手摸雏鸡嗉囊感觉发硬,并且歪向一侧,说明这时是采食过量了。采食过量后易形成消化不良,也可能发生下痢。可通过掌握采食时间或控制给量的办法来防止采食过量,一般每次喂15~20分钟便可,到时间便收拾食具,对个别雏鸡可单独饲养,延长喂饲时间,以弥补其采食不足。

表7-3 建议的育雏期饲喂程序

对每天的饲喂量不同品种有不同要求,并且饲喂量也与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关,较好的方法针对某品种(品系)鸡的体重要求标准,根据鸡群的实际体重情况来调整饲喂量。表7-4是海兰褐蛋鸡育雏期的体重标准与大致采食量。

表7-4 海兰褐蛋鸡育雏期体重标准与建议的采食量

平养,开始饲喂多用开食盘,也可用塑料布或纸板等来饲喂,要随鸡的日龄增加,鸡活动范围的扩大,在7~10日龄后逐步过渡到正规食具(料盘、料桶或料槽等)。要保持食具卫生,及时清理混入食具中的粪便与垫料,以免影响雏鸡的采食和健康。逐步提高食具采食面的高度,使采食面高度与鸡背高度相仿,这样将减少饲料的浪费,使鸡无法挑食与抛食,并且也免于粪便和垫料混入食具中。

在饲喂中要注意对鸡群的观察,在实践中发现不健康、不正常雏鸡多是在采食中。这些鸡采食不积极,吃几口就到一边或干脆不吃,有些体弱鸡在采食中很容易被体壮鸡撞倒,对这种鸡只要挑到隔离栏中,查明原因后再做处理。对没有饲养价值鸡最佳处理方法就是淘汰,因为这些体弱鸡易感传染病,在鸡群中对健康鸡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