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啄的发生及预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236页(1940字)

在现代化的密集饲养条件下,互啄是一种普遍现象。雏鸡在脱绒时出现啄羽、啄趾;青年鸡啄尾羽、背羽;产蛋鸡啄肛、啄蛋等。这些都是行为恶癖,所有的鸡都会遭受互啄,最严重的是轻型的来航品种发生的较多。据统计,因互啄造成的死亡和被迫淘汰的鸡,严重的可占鸡群20%,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设法找出原因,给以预防。

1.发生的原因

(1)品种问题 具有神经质型的轻型蛋鸡要比其他的品种更易产生互啄。

(2)饲料及饲喂 饲料中能量水平过高,尤其是育成后期的饲料能量水平太高,造成小母鸡过肥,腹脂过多,母鸡易早熟,这样容易形成难产,造成脱肛现象,同时发生啄肛。产蛋鸡若饲料能量水平过高达每千克为12.97兆焦以上,使鸡采食量很低,没有饱感,鸡群容易形成啄癖。

饲料中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够,但是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尤其是缺乏蛋氨酸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至使鸡羽毛生长发育不全,皮肤外露,容易引起啄癖。

饲料中矿物质缺乏,如钙磷含量不足,或是二者的比例不当,容易造成啄蛋癖;但由于含钙量低,鸡群产软蛋多,鸡努责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啄肛。饲料中食盐含量低,能诱发鸡群形成啄癖。

限饲、强制换羽或者是料槽空的时间过长,鸡群饥饿时间长,也能诱发啄癖。

(3)管理方面问题 鸡群的密度太大,采食及饮水槽位不足,使鸡群有一种烦燥不安的感觉,容易发生啄癖。

由于笼具或交配时公鸡抓伤等原因,引起鸡出现外伤,一旦出血,就会有很多鸡追啄。

光线太强使鸡群情绪烦燥,容易引起互啄;同时当母鸡产蛋时,泄殖腔外翻,在强光的照射下呈粉红色,鸡对这种颜色敏感,更容易引起啄肛。

由于冬天关闭门窗过严,使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增多,或者由于鸡舍长时间不清粪,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较多,刺激了鸡的上呼吸道,使鸡群的情绪烦燥不安,互啄现象自然增多。

(4)疾病方面问题 体外寄生虫过多,引起鸡骚扰不安,自啄体羽,也引来其他的鸡同啄;体内寄生虫进入输卵管后,刺激鸡不断努责,容易引起啄肛。

另外,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细菌引起的输卵管炎、子宫炎、腹膜炎等,造成输卵管的收缩力下降,容易引起脱肛,或者是产蛋时子宫外露时间过长,从而引起啄肛。

2.防治措施

(1)营养要全面 饲料的能量水平在11.30~11.72兆焦/千克,即使轻型蛋鸡,也不要超过12.13兆焦/千克;粗蛋白质水平在16%~18%,蛋氨酸+胱氨酸在0.67%以上的水平,食盐含量0.3%~0.35%,粗纤维含量不能低于4%。

(2)加强管理 鸡群的密度要合适,保证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的空间。产蛋期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10勒克斯;若是自然光照,可在鸡舍的窗子上安装百叶窗,降低射入鸡舍内的光照强度。定期清粪,加强通风,使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降低到合理的程度。

(3)定期驱虫 一般1年2次,定期使用一些防治输卵管炎的药物。目前,养殖户使用的预混料和浓缩料,饲料厂家已加入了防治输卵管炎的药物。

(4)断喙 是解决鸡群互啄最有效的手段,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具体做法在本书《育雏期饲养管理》一章中已作介绍。

(5)防治措施 一旦鸡群中发生了互啄要尽快分析原因,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被啄的鸡只,要及时挑出,轻者在啄伤处涂擦胆紫药水,单独饲养,痊愈后再放回大群中,较重的要及时淘汰。若大群鸡互啄现象较为严重,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硫酸钠或硫酸钙,连喂7天,以后改用0.2%的比例,长期使用,可有效地防治互啄。在饲料中加入2%的羽毛粉,解决啄肛现象的效果也比较显着。或者在饲料中加入1%的食盐,连用5天,对治疗鸡群的互啄也很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