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败血支原体感染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424页(1632字)

鸡败血支原体(MG)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流鼻涕,眶下窦肿胀等。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CRD),鸡呼吸道支原体病。

病原 MG属于支原体目下的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一般呈细小球杆状小体,革兰氏染色不良,姬姆萨染色良好。无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单一细胞膜。无鞭毛,不运动。对培养基要求较高。

流行病学 世界各地均有本病发生。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消化道、交配和蛋媒传递等方式传染,可由空气所带的尘埃或飞沫传播,亦存在由昆虫媒介及野禽传播的可能性。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大,气雾免疫接种,不同日龄鸡混饲以及维生素A缺乏等,都是使此病暴发或复发的诱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流行严重,1~2月龄的鸡最敏感,死亡率较高,有的可达30%以上。

症状 隐性感染鸡,无明显临床症状。呈慢性经过的病鸡,主要表现为流鼻液,鼻液和食物混合使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摆头或发出奇声。鼻甲骨或气管黏膜发炎时,黏液增加,致使呼吸困难,于是出现张口呼吸、喷嚏、咳嗽和啰音等。有的病鸡眼湿润、流泪,逐渐出现眼睑肿胀,眶下窦肿胀,积物后期为干酪状。全身症状有体温上升和精神不振等。雏鸡发育迟缓。成鸡产软皮蛋,产蛋量逐渐下降。

病理变化 支原体单独感染时,会引起轻度鼻炎和眶下窦炎,表现黏膜肿胀、充血、肥厚,窦腔内充有黏液和干酪样渗出物,气管和喉头内黏液状物积聚,气管黏膜肥厚。病状严重的,炎症可涉及到下部呼吸道、肺脏和气囊。早期气囊轻度混浊、肥厚,常见到有黄色泡沫,陈旧的病灶有干酪样块状物附着。如有其他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则可表现为心包炎和肝周炎。眼部变化,严重时切开眼睑可挤出黄色干酪样凝块。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对该病做出初步的诊断。但确诊必须采用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方法等。从病鸡的鼻窦、气管或气囊的渗出物、鼻甲骨或肺的悬浮液等可分离到霉形体。

血清学诊断,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是血清平板凝集试验(RSA)。血凝抑制试验(HI)主要用于对快速血清平板试验或ELISA等试验的重复和审定。ELISA法比较敏感,特异性也高。也可用全血凝集反应(RPA)、琼脂扩散试验(AGP)、荧光抗体试验(FA)和放射免疫试验(RIA)等进行测定。

在鉴别诊断上,除应注意与其他支原体感染相区别外,还必须注意与禽流感、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和维生素A缺乏症等相区别。

防治 防治本病,主要是靠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病鸡与健康鸡接触,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和隔离措施等方法。在引种时,必须要得到确实无MG感染的种蛋或种雏,维持整个鸡场及鸡群完全无MG感染。所使用的疫苗,必须来自无MG感染的鸡胚。选用MG的甲醛灭活苗和氢氧化铝苗,对雏鸡进行接种,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MG油佐剂苗可保护产蛋鸡群的产蛋率不会发生下降,也可防止气囊炎的发生。但应当注意,无论用何种菌苗进行免疫,其效果都是有限的,而且种鸡仍然可以发生感染,同时也可通过蛋媒继续传播。对有本病感染的幼雏,不能用气雾方法进行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接种。一些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临床症状轻微的病鸡效果更为明显。但是使用任何抗生素进行治疗,只能抑制MG在鸡体内的活力,不能消灭此菌,即停药后,往往感染鸡仍发病。常用药物有泰乐菌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目前认为泰乐菌素疗效较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