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实用正骨手册

跟腱损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正骨手册》第256页(994字)

(一)概述 跟腱断裂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新鲜病例的治疗,大多比较满意,但有的病例,早期未明确诊断,以致延误治疗。

(二)病因 跟腱损伤一为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所致,为开放损伤。另为闭合性损伤,如翻筋斗,跳起投篮、跳远等,使跟腱撕脱。也有钝器击于跟腱部,发生断裂,而皮肤未破裂。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新鲜损伤表现为跟部疼痛,不能作足踝运动、站立及行走。检查局部肿胀、触痛,并能摸到跟腱连续性中断及凹陷。跖屈力弱,Tnomposon征阳性(俯卧位,提小腿三头肌时,踝不动)。陈旧伤多为跛行,平足行走,不能提踵,触及跟腱有凹陷,小腿肌肉萎缩,但因瘢痕粘连连续Tnomposon征往往阴性,踝背屈角比对侧小,足跟较突出。

(四)治疗 新鲜跟腱部开放性损伤:对新鲜裂伤应予直接缝合,跟腱从其止点撕脱者,可用Bonnell钢丝缝合法,固定跟腱于跟骨。对于撕裂型断裂,跟腱断裂如尾状,顺行整理断裂肌腱,用丝线行Bonnell缝合。

陈旧性跟腱断裂伤:断端间瘢疤一般长3~4cm,大者可达6cm,肌肉挛缩,为改进其功能亦行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

1.Bosworth法,由腓肠肌中间纵行取一条长13~15cm腱膜,向下翻转与远端盘绕后固定。

2.Lindhohn法,由腓肠肌两侧边各翻一条腱膜与跟腱远端缝合。

3.Abraham侧“V-Y”腱成形术,切除或切开断端间瘢痕,在腓肠肌的肌肉一腱移行部下方1cm处,做腱的侧“V”形切开,V臂的长度约大于缺损段的1.5倍。将A部向下拉以使腱的断端接触,在无张力下直接缝合,然后缝合到“V”部,对未切除瘢痕者,可将远断端劈开,行嘴状插入缝合,再缝合下移的倒“V”部。

术后踝跖屈30°膝屈30°位长腿石膏固定。3周后改用高跟短腿石膏固定。6周拆除,穿高跟鞋练踝关节屈伸及小腿肌力,保护三个月,半年内不做剧烈运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