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实用正骨手册

胸椎管狭窄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正骨手册》第270页(5111字)

(一)病因与病理

1.退变性胸椎管狭窄 此症见于中年以上,由于胸椎的退行性变致椎管狭窄,其病理改变主要有:

(1)椎板增厚骨质坚硬,有厚达20~25mm者。

(2)关节突增生、肥大,向椎管内聚,特别是上关节突向椎管内增生且前倾,压迫脊髓后侧方。

(3)黄韧带肥厚可达7~15mm。在手术中多可见到黄韧带有不同程度骨化。骨化后的黄韧带与椎板常融合成一整块骨板,使椎板增厚达30mm以上。多数骨质硬化,如象牙样改变。少数病例椎板疏松、出血多。

(4)硬膜外间隙消失,胸椎硬膜外脂肪本来较少,于椎管狭窄后硬膜外脂肪消失而静脉淤血,故咬开一处椎板后,常有硬膜外出血。

(5)硬脊膜增厚,有的病例可达2~3mm,约束着脊髓。当椎板切除减压后,硬膜搏动仍不明显,剪开硬膜后,脑脊液搏动出现。多数病例硬膜轻度增厚,椎板减压后即出现波动。

由上述病理改变可以看出,构成胸椎管后壁及侧后壁(关节突)的骨及纤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向椎管内占位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在多椎节胸椎管狭窄,每一椎节的不同部位,其狭窄程度并不一致,以上关节突上部最重,由肥大的关节突、关节囊与增厚甚至骨化的黄韧带一起向椎管内突入,呈一横行骨纤维嵴或骨嵴压迫脊髓。在下关节突起部位则内聚较少,向椎管内占位少,压迫脊髓较轻。两者相连呈葫芦腰状压迫,多椎节连在一起则呈串珠压痕。

2.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所致胸椎管狭窄TOPLL可以是单节,亦可为多椎节,增厚并骨化的后纵韧带可达数毫米,向椎管突出压迫脊髓。这组病例亦可有胸椎管的退行改变,但大多较轻,以TOPLL压迫为主,又因手术治疗途径不同,故单列一类。

3.先天性胸椎管狭窄 如同颈椎管狭窄一样,胸椎管狭窄也与先天发育有关。胸椎管先天性狭窄,其椎弓根短粗,椎管前后径狭小,但年幼时脊髓在其中尚能适应,成年后有轻微胸椎管退行性变或其他致胸椎轻微损伤等诱因,即可构成压迫脊髓,出现症状,因此,胸椎管狭窄症系胸椎管退行性变引起的疾患。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及一般检查 胸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较颈椎管狭窄发病年龄为轻,一般在42~63岁,平均53岁,部分病例有外伤史,多同时并发胸椎间盘突出。好发部位为下胸椎,以胸6~12为最多。本病起病缓慢,初期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不灵活。双下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下肢先出现症状,然后累及另一下肢。半数病人有间歇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加重,须弯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后期或较重者站立及步态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行走,严重者截瘫。胸腹部有束带感,胸闷、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半数患者有腰背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仅有1/4的患者伴腿痛,疼痛多不严重,大小便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多为解大小便无力,尿失禁少见。患者一旦发病,多呈进行性加重,缓解期少而短。病情发展速度快慢不一,快者数月即发生截瘫,一般病期为半年至5年。

物理检查:多数患者呈痉挛步态,行走缓慢。脊柱多无畸形,偶有驼背、侧弯。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膝及踝反射亢进。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如椎管狭窄平面很低,同时有胸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根损害时可表现为软瘫,即肌张力低,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胸部皮肤感觉节段性分布明显,准确检查有助于确定胸椎管狭窄的上界。部分病人胸椎压痛明显,压痛范围较大,棘突叩击痛并有放射痛。伴有腿痛者直腿抬高受限。

2.放射学及特殊检查

(1)胸椎平片 一般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变性征象,其范围大小不一。椎体骨质增生可以很广泛,也可为1~2个节段;椎弓根短而厚;后关节增生肥大、内聚,上关节突前倾;椎板增厚,椎板间隙变窄。有时后关节间隙及椎板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部分平片显示椎间隙变窄,少数病例有前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椎管内钙化影或椎管内游离体。

在上述征象中,侧位片上关节突肥大增生突入椎管,是诊断本症的重要依据。

(2)CT检查 CT扫描部位要准确,范围要适当,否则易漏诊。CT扫描可清晰显示胸椎管狭窄的程度和椎管各壁的改变。椎体后壁增生、后纵韧带骨化、椎弓根变短、椎板增厚、黄韧带增厚、骨化等可使椎管矢状径变小;椎弓根增厚内聚使横径变短;后关节增生、肥大、关节囊增厚骨化,使椎管呈三角形或三叶草形。CT检查椎管狭窄,影像清楚,一目了然,但也可以出现假象。CT扫描部位应与椎管长轴成垂直角度。在多节段CT扫描时,如与椎管长轴不成垂直而稍有倾斜时,则显示的椎管矢状径较实际情况更为狭窄。因对圆管的横截面投影,如稍有倾斜,即使圆的直径缩小。

(3)MRI检查 其显示脊髓信号清晰,可观察脊髓受压及有无内部改变,以便与脊髓内部病变或肿瘤相鉴别。胸椎椎管狭窄在MRI上的改变,纵切面成像可见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脊髓前后间隙缩小甚或消失,并有椎间盘突出者,可显示突出部位压迫脊髓,横切面则可见关节突起肥大、增生及黄韧带增厚等,但不如CT清晰。

(三)诊断及临床分型

1.诊断 本病的诊断并不很困难,在接诊下肢截瘫病人时,应想到胸椎管狭窄症。诊断本症主要依据以下各点:

(1)患者为中年人,无明确原因,逐渐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僵硬不灵活等截瘫症状,呈慢性进行性,或因轻外伤而加重。

(2)清晰的X线片显示胸椎退行性变、增生,特别注意侧位片上有关节突起肥大、增生,突入椎管。

(3)CT可见关节突关节肥大,向椎管内突出,椎弓根短,OYL或OPLL致椎管狭窄。

(4)MRI可显示椎管狭窄,有或无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的改变。

2.临床分型 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包括狭窄的平面范围以及压迫主要来自何方有所不同,对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为了指导治疗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必要进行临床分型。

(1)单椎关节型 椎管狭窄病理改变限于1个椎间及关节突关节。X线显示关节突肥大等,CT、MRI等显示改变,均在截瘫同一平面。约占病例的1/3。

(2)多椎关节型 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改变,累及连续的多个椎节,多为5~7节,临床截瘫平面多在狭窄段的上界,而狭窄段全长椎节数的确定,主要根据X线侧位片上关节突肥大增生突入椎管的椎节数,CT及MRI可显示狭窄段,现已代替脊髓造影。

(3)跳跃性多椎关节型 本型较少见,上为胸2~4,下为胸8~12,截瘫情况取决于上下两段狭窄情况,病情一般较重。

(4)OPLL型椎管狭窄 此型椎管狭窄以OPLL压迫为主,后面及侧后椎管壁的增厚不显着,约占病例的1/4。其截瘫的平面为狭窄上界,全长的确定依据CT。

(5)伴椎间盘突出型 单椎关节型合并有椎间盘突出,病人多有轻微外伤史。

以上分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第一,术前准备不同。单椎关节减压还是多椎关节减压,备血、手术范围等均不相同。对以侧后椎管壁肥大增厚为主的椎管狭窄,其减压范围除手术分型拟订外,在手术中还可根据硬膜外插入导尿管检查来确定减压是否彻底。

第二,手术入路选择不同。对单椎关节及多椎关节狭窄等后侧椎管壁增厚压迫者,选择后入路。对OPLL为主及伴椎间盘突出者,则选择侧前方减压。但如系后侧椎管壁肥厚压迫伴椎间盘突出压迫,则应选择后入路,先行椎板切除减压,再从一侧做自后方至侧前方的减压。

3.鉴别诊断 胸椎是肿瘤、结核以及硬膜外血肿好发部位,在诊断该病时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胸椎结核 一般都有结核病史和原发病灶。脊柱X线片上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狭窄和椎旁脓肿的阴影。病人多有消瘦、低热、盗汗和血沉增快。

(2)肿瘤 胸椎转移性肿瘤全身情况很差,可能找到原发肿瘤,X线片显示椎体破坏。与椎管内良性肿瘤鉴别较困难,X线片无明显退行性征象,可有椎弓根变薄(“瞎眼”)、椎间孔增大等椎管内占位征象,造影照片髓内肿瘤呈杯口状改变,胸脊液蛋白量增高更显着。

(3)(单纯)胸椎间盘突出 往往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行MRI或CT检查才能区别,在椎间盘平面有向后占位的软组织影,多有明显的外伤史。

(4)脊髓空洞症 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颈段,发展缓慢,病程长,有明显而持久的感觉分离,痛觉、温度觉消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蛛网膜下腔无梗阻,脑脊液蛋白量一般正常,MRI显示脊髓内有破坏灶。

(5)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单侧后关节突骨折、蛛网膜囊肿 有明显外伤史,X平片无异常,MRI检查多可发现。

(四)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1.手术适应证和时机选择 对退行性变性胸椎管狭窄,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手术减压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的惟一有效方法。因此,诊断一经确立,即应尽早手术治疗,特别是脊髓损害发展较快者。

2.手术途径选择

(1)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首选方法,可直接解除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后脊髓轻度后移,间接缓解前壁的压迫;减压范围可按需要向上下延长,在直视下手术操作较方便和安全;合并有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者可同时摘除髓核。

(2)以后纵韧带骨化为主要因素的椎管狭窄,尤以巨大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后路手术效果不佳,会引起症状加重,应从侧前方切除骨化块减压,可解除脊髓压迫。

(3)胸椎管狭窄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时,从后路手术摘除髓核很困难,且易损伤脊髓和神经根,也以采用侧前方减压为宜。侧前方入路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严重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和摘除突出的髓核,还可以切除一侧椎弓根、后关节、椎板及黄韧带以充分减压。中下段胸椎侧前方减压术因脊髓根动脉80%来自左侧肋间动脉,故以选择右侧入路为好。如从左侧入路,应注意保护肋间动脉及根动脉,切勿轻易结扎。但临床上大多数医师乐于从左侧入路手术。

3.手术方法 现多采用侧前入路和后入路。若椎管狭窄严重,则从两侧侧前入路,使椎板“漂浮”后逐个切除减压。有球磨钻手术将变的较容易些。总之,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在整个脊柱手术中为高风险、高截瘫率的手术,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上一篇:颈椎病 下一篇:实用正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