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肝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419页(806字)

[简述]本病是由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注射、输血等途径传染。患者多见于儿童或青壮年,有与传染性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疫区四季均可发病,而秋后尤多。

本病临床表现为黄疸前期:急起发热,身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脘腹不适,肝区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颜色深黄。触诊有肝大、压痛、叩击痛。约持续5~7天。黄疸期:乏力;身困,食欲减退,厌油,恶心,面、目、身黄,肝大、压痛,叩击痛,有时脾可扪及,均软。严重者全身深度黄疸,尿色深黄,甚则有腹水、出血倾向、昏迷等。

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范畴。

[处方]1.毫针法:①期门、中脘、足三里;②章门、上脘、天枢、三阴交;③建里、梁门、大横、太溪、太冲;④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

方法:选2组处方交替应用,留针30~6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随证配穴:发热加合谷;呕吐加内关;黄疸重者加至阳、中封;肝区痛加期门;腹痛加中脘;失眠加神门、三阴交;腹泻加关元、天枢;便秘加大肠俞、支沟;咳嗽加肺俞、列缺;转氨酶高加至阳、大椎。

2.穴位注射法:①期门、天枢;②日月、阳陵泉;③肝俞、悬钟;④胆俞、三阴交。

方法:选2组处方交替应用,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1毫升药液,每日1次。

3.耳针法:①肝、脾、内分泌;②胆、肝炎点、交感、肾。

方法:2组处方交替应用,留针40分钟,每日1次,或埋针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