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简明禽病防治技术手册》第69页(1619字)

曲霉菌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暴发,以组织器官(特别是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节为特征。

一、病原学

烟曲霉菌、黄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土曲霉、青曲霉、白曲霉等均可以引起本病的发生,其中烟曲霉菌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原菌,致病力最强。

二、流行病学

本病常见于多种禽类特别是幼禽,等哺乳动物和人也可发病。

曲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潮湿、不通风、温度适宜时,饲料和垫料容易被污染而发生霉变,易感动物接触霉变垫料或食用霉变饲料则容易暴发本病。饲料发生霉变后,营养物质被破坏,产生大量有毒物质,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幼禽对饲料发生霉变所产生的毒素特别敏感,摄入量低时会造成发育不良,生长速度减慢,长期饲喂会发生中毒。另外,长期饲喂霉变饲料还可以造成免疫器官的退化,引起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春夏之间的阴雨潮湿季节,饲料容易发生霉变,曲霉菌病经常发生。曲霉菌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垫料、包装材料及运输工具的污染可以传递本病。

三、临床症状

曲霉菌病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又称呼吸型或败血型,病禽精神沉郁,多卧伏,食欲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淡漠,常有眼炎。如病程稍长,则呼吸困难,冠和肉髯发绀。个别病禽可见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雏的眼睛常被感染,可见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的小球状物,以致眼睑突出;日龄较大的雏鸡,角膜中央形成溃疡。急性者常在出现症状后2~3小时死亡,1~4周龄的雏鸡常引起大群发病,死亡率一般为5%~50%。

慢性型病禽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发绀,常有腹泻,个别病例可见颈部扭曲等神经症状。

四、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可以是局限性或全身性。急性呼吸型的病例,病变主要见于肺部和气囊,见有粟粒大至绿豆大、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组织所构成的结节,其质地较硬,切开可见有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内含丝绒状菌丝体。在气管和支气管也能见到霉菌结节病灶,严重的败血症病例还可扩展到气囊,甚至肝、心、肾、脾脏等器官。

五、诊断和防治

1.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典型的霉菌结节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

2.防治 制霉菌素、硫酸铜溶液和碘化钾等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鸡舍应保持干燥、清洁,雏禽进入前应彻底清扫、消毒。垫料要经常翻晒,保持干燥,以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因为饲料在贮存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受潮,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以抑制霉菌的生长;育雏室应保持干燥、清洁,雏禽进入前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孵化室、孵化器应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彻底清除孵化室内各处的灰尘、污物,进入孵化室的任何用具均要清洗和消毒,种蛋应经过清洗,并用福尔马林熏蒸;孵化室内定期检测清洁程度,尤其是消毒后消毒效果的检测。

若发生本病,应尽快找出发病原因并加以排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