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中药抗休克麻醉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232页(2375字)

中麻制剂除具有麻醉作用外,还具有显着的抗休克作用,主要有三方面:①改善微循环:通过解除血管痉挛(用药后显示四肢转暖、脉压增宽、尿量增加),改善微血管灌流而发挥抗休克作用。②兴奋心脏: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增快心率而推动微循环血流。③兴奋呼吸:通过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和改善呼吸中枢的微循环,促使呼吸中枢功能的健全。所以,凡临床上诊断为休克(心源性休克除外)并急需施行急症手术者,可立即施行中麻和手术。

【禁忌症】 同本章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同本章第二节。

【操作方法】 应包括二部分:①施行中麻;②施行各种综合性抗休克措施。二者不能偏废,需紧密结合。

一、中麻方法 基本上与上节所述者相同,但有不同之处:

(一)一般先单独静注中麻Ⅱ号(0.03毫克/公斤体重),待病人开始出现轻微躁动时,再分次小量静滴冬眠合剂,每次0.5毫升。根据血压及神志的变化,决定是否再用冬眠药物。二次用药需间隔5~10分钟,直至病人安静、能耐受手术刺激,而不引起血压骤降为度。在用药的同时,必须进行扩容治疗。

(二)严重休克病人往往于注射中麻Ⅱ号后不用、或仅用1~2次小量冬眠合剂,即可达到上述要求而接受手术。术中随着休克程度的好转,可酌情追加冬眠合剂。

二、综合性抗休克措施为中药抗休克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措施如下:

(一)扩容治疗:中麻用药后1~2小时内,需快速输入平衡盐液1,000毫升,继以中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以后考虑输入全血。快速输液期间,最好有中心静脉压的监护,并密切注意病人的心肺负担情况。

(二)纠正酸中毒:休克,尤其是较长时间的休克,必然并存酸中毒,尿pH值多在5.5或更低。输用碱性药可使尿pH值上升至6.5~7.5之间。但需注意,当输入碱性药而pH无变化者,常提示微循环功能衰竭,不能无限制的输用碱性溶液。对中度休克病人常需输用5%碳酸氢钠200~400毫升;对重度休克者,常需输给600毫升。在根据尿pH值以指导输用碱性药用量的同时,应做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以鉴别酸碱失衡的性质,详见表5~10。

表5~10 酸碱失衡的鉴别

(三)支持心功能:对心功能较弱的病例,于扩容之初,宜酌情给预防性洋地黄类药以加强心功,如西地兰0.4毫克或毒毛旋花子甙K0.25毫克经稀释为20毫升后静脉缓慢注射。

(四)激素的应用:激素具抗炎、抗休克、抗毒血症等作用,剂量和用法详见第四章第十三节。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气体交换良好。有呼吸抑制、饱食或腹压高者,应结合表麻施行气管内插管作扶助呼吸。

【并发症】 同本章第二节。

【注意事项】 麻醉前、中及后必须随时根据症象判断休克病情的变化。

一、尿量 成人希望每小时尿量超过30毫升,儿童超过20毫升为理想。持续尿闭者应与肾功能衰竭作鉴别:用山莨菪碱(即654或654~2)10~20毫克、20%甘露醇100毫升、速尿40~60毫克混合后静注。用药后每小时尿量大于40毫升者表示有效;仍小于20毫升者为无效,可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为1,015~1,025之间。低于1,014者,其尿量虽不减少,也应考虑有非少尿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大于1,025者,提示有血液浓缩。

三、尿pH 详见上述。

四、皮肤粘膜 苍白、紫绀、大理石样花纹、手足厥凉等征象,均为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的表现。相反,面色转红、四肢转暖是休克好转的征象。皮肤粘膜出现出血斑点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集的可能。

五、毛细血管压迹试验 唇或前额用手指轻压1~2秒钟,如果苍白区消失迅速,表示微循环良好。压迫部位无苍白区或苍白区经久不消退,表示微循环明显障碍,休克严重。

六、脉搏 中麻后可使休克病人细弱的脉搏转慢增强,表示休克好转。

七、血压 单纯根据血压作为诊断和治疗休克的指标是不够全而的,应与微循环、脉压及尿量的变化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

(一)血压偏低(如接近80毫米汞柱),但脉压宽、尿量多、四肢温暖,即微循环功能障碍已经纠正,表示休克已基本治愈。

(二)血压不低(正常或高于正常),但脉压小于20毫米汞柱,尿量少,四肢厥凉,表示仍存在微循环障碍,休克尚未治愈。

(三)舒张压低于40毫米汞柱者,表示冠状动脉及肾动脉供血不足,应引起重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