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乙醚麻醉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373页(15408字)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大小手术、任何年龄的病人。

【禁忌症】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肺部炎症。

三、糖尿病。

四、酸中毒。

五、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明显黄疸。

六、颅内压明显增高。

七、手术需用电灼电刀者。

八、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最好不用。

【麻醉前准备】

一、病人的准备

(一)戒烟戒酒。

(二)注意口腔卫生。如并存松动龋齿或化脓性牙病,应及早治疗。

(三)训练病人练习深呼吸及咳嗽,以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四)多痰的病人应先利用体位引流、祛痰药、抗菌素、蒸气吸入等积极控制感染后,再进行麻醉和手术。

(五)鼓励病人每天做适当的活动。能下床的病人,不要卧床不动。

(六)营养不良、贫血或有其他并发症者,应积极改善其全身情况后再进行手术。

(七)常规做好心、肺、肝、肾等功能检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如有异常,应在术前积极治疗纠正。

(八)做好输血准备,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备足手术所需血量。

(九)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工作:

1.手术前晚临睡前,常规给安眠药。

2.手术前4~6小时酌情进行洗肛。

3.清洁手术区皮肤,应在手术前一天下午完成,或至少在麻醉前用药之前完成。

4.麻醉前1~2小时给麻醉前用药,详见第一章第五节。痰多的病人,应尽量咳嗽排痰以后再使用麻醉前用药。

5.麻醉前至少禁食6~8小时。

6.去手术室前应排尽尿液。

7.去手术室前,病人身上所携带的眼镜、假牙、发卡、手表、钱等,应取下保存于病房。

二、麻药的准备麻醉用乙醚。根据方法的不同分别准备2.5%硫喷妥钠、氯乙烷、γ-羟基丁酸钠等辅助药物。

三、器械的准备分别详述于后。

【操作方法】 乙醚全麻的操作方法种类较多,根据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麻醉结束三个阶段介绍其各种方法。

一、麻醉诱导法 从麻醉开始至切皮,这一阶段称为麻醉诱导期。常用的有以下六种方法:

(一)单纯乙醚开放点滴诱导法:为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①老年及小儿病例;②一般情况不好的病例;③麻醉者不熟悉其他麻醉诱导方法时。

准备工作:

1.将麻醉器械药品准备齐全,包括乙醚滴瓶,乙醚、氧吸入器,麻醉口罩(上覆纱布片,成人6~8层,儿童3~5层,婴儿2~3层),蒙眼的湿纱布片,手术巾,无菌液体石蜡油,凡士林油、血压计、听诊器、通气道、牵舌钳、启口钳、吸痰管、吸引器、存水杯、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及麻醉记录单等。

2.病人进入手术房间后,室内应绝对保持肃静,避免任何噪音或谈论病情及预后等声音刺激。

3.核对病人姓名,了解病情有无临时变化(如感冒、虚脱)。

4.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应耐心解释、安慰、分散其注意力,尽量使之镇静,以争取诱导期的合作。

5.病人的睡姿,以病人自觉舒适为准,不必过分强调水平位。室温低时应注意保暖。

6.松解衣扣、腰带及胸腹部敷料。

7.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记录于麻醉单上。

8.固定四肢(避免过紧),其目的应与病人解释清楚。

9.双眼中滴入液体石蜡油,并覆以湿纱布片及手术巾的一端。

10.口鼻周围皮肤上涂以凡士林油。

11.口鼻上方扣以麻醉口罩,口罩四周围绕手术巾(幼儿或婴儿不宜围绕手术巾,以免过分阻碍呼吸)。

12.麻醉诱导开始前,请第三者在手术台旁边护理。

方法步骤:

1.以每3~4秒钟一滴的速度开始滴醚。滴第一滴醚后,必须通知病人。同时轻声鼓励病人作正常的呼吸,不要有意屏气或拒吸。如果病人自觉眩晕、坠空、窒息等感觉时,安慰病人切勿恐惧。

2.根据病人呼吸交换量的大小和咽喉部对乙醚蒸气的耐受程度,逐渐而均匀地加快滴醚速度,直至病人的呼吸由不规则变为深而规则(表示麻醉已由Ⅱ期进入Ⅲ期)。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病人的眼球动作。若眼球仍在转动,或不在正中位上,应继续滴醚,直到眼球固定在正中位,呼吸减弱后可减慢或暂停滴醚片刻。

4.暂停滴醚后,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再观察眼球,直至眼球恢复转动时再继续慢速滴醚,并保持眼球经常转动(表示麻醉已维持在Ⅲ期1级)。此时即可开始做静脉穿刺、安置体位、消毒皮肤及开始手术。

注意事项:

1.诱导期应力求平顺迅速,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尽量避免咳呛、兴奋、挣扎等现象。

2.对不能耐受缺氧的病例,可同时在面罩下输氧,成人300~500毫升/分,小儿为100~300毫升/分,目的为消除面罩下的解剖死腔。

3.在诱导期中,须避免对病人有任何刺激,如静脉穿刺、掀开被褥、检查病人、安置体位及噪音等,都应待麻醉进入Ⅲ期1级以后进行,否则可诱发兴奋、挣扎。

4.注意麻醉面罩的位置,保持不离口鼻部位。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滴醚的速度可由缓慢而逐渐、均匀地加快,切忌骤然加快滴速或随意拿开面罩等操作。

5.诱导期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三方面:

(1)中枢神经兴奋,表现挣扎乱动、胡话、嚎叫、血压上升、脉率增快,屏气、呼吸不规则等。此时,只要呼吸交换量满意,应继续滴醚,使兴奋期尽早渡过。屏气时间过久时,可暂停滴醚,待屏气以后的呼吸深大阶段,乘机适当增快滴速。

(2)咽喉气管反射亢进,表现不同程度的喉痉挛、咳呛、屏气、吞咽、分泌物增多等,多因滴醚过快超过咽喉气管的耐受程度所致。应及时减慢或暂停滴醚,或掀起麻醉面罩让病人呼吸新鲜空气,待上述症象消失后,再以较慢的速度开始滴醚。

(3)恶心、呕吐。麻醉由Ⅱ期进入Ⅲ期阶段,因呕吐中枢兴奋,易出现恶心、呕吐。此外在诱导期中如果病人出现连续频繁的吞咽动作,大量乙醚蒸气被吞入胃,引起胃粘膜受刺激时,也易诱发恶心、呕吐。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要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的意外。必须立即停吸乙醚,移去面罩,将头偏向一侧,摇低床头,牵开下颌,用纱布擦出口腔内存留的呕吐物,直至呕吐停止。呕吐停止后,继续清理口鼻咽部残留的呕吐物直至干净以后,方可继续进行麻醉诱导。为避免再度出现恶心、呕吐,可加用静脉诱导剂作快速诱导。

(二)氯乙烷+乙醚开放点滴诱导法:除全身情况不佳、心脏血管系有显着病变、老年和幼儿病例以外,一般病人均宜采用本法诱导,可显着缩短诱导期,并使诱导平顺。

准备工作:同(一)法外,准备氯乙烷。

方法步骤:以每3~5秒钟1滴的速度作等速缓慢点滴氯乙烷。计数氯乙烷的滴数。一般在男性12~30滴,女性8~20滴即够。当病人意识消失,呼吸转深快时,即应停用并立即以较快的速度滴用乙醚,二者必须紧密衔接。

注意事项:

1.切忌用喷射方式使用氯乙烷,或滴用过快,否则极易引起逾量而发生严重心脏意外。

2.氯乙烷的用量必须精确计算,一般不应超过2毫升。

3.在氯乙烷诱导之际,应随时检查脉搏的变化,如果出现心律不齐,应及时停用。

4.余同(一)法的注意事项。

(三)硫喷妥钠静脉注射+乙醚诱导法:本法可使病人迅速进入麻醉状态,无兴奋期,适用于:①术前情绪紧张、恐惧不安不能自控的成年病人;②术前不合作或精神失常的病人;③高血压病例;④代偿期心脏病病人;⑤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

本法禁用于休克、支气管哮喘、呼吸机能障碍、循环系代偿功能不全、妊娠以及呼吸道有阻塞可能的病人。

方法步骤:以2.5%硫喷妥钠溶液4~20毫升静脉慢注。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呼吸变浅时,停止用药(一般需30~60秒,用药量约为4~20毫升,个体差异较大,须注意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病人的呼吸由浅变深时,开始接用乙醚,其步骤同“单纯乙醚诱导”,但应慎重掌握滴醚速度,开始应缓慢,否则易发生喉痉挛。

注意事项:详见第九章第一节。余同(一)法。

(四)γ-羟基丁酸钠静脉注射+乙醚诱导法:本法适应症同硫喷妥钠诱导法。因其毒性小,对呼吸循环无抑制,作用维持比较长,且有抑制咽喉反射的作用,所以比硫喷妥钠者安全。

准备工作:同(一)法外,准备25%γ-羟基丁酸钠20毫升。

方法步骤:以25%γ-羟基丁酸钠溶液成人用3~5克,小儿用80~100毫克/公斤体重作静脉缓慢注射,具体详见第九章第七节。注射10分钟左右,待病人进入深睡,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咽喉反射消失时,按“单纯乙醚诱导法”滴用乙醚。乙醚用量可明显减少1/2~2/3。

注意事项:详见第九章第七节,余同(一)法。

(五)硫喷妥钠肌肉注射+乙醚诱导:本法适用于8岁以下的小儿,婴儿需慎用。

准备工作:同(一)法外,准备2.5%硫喷妥钠新配制的溶液20毫升。

方法步骤:按硫喷妥钠15~20毫克/公斤体重肌注,最大总量不超过0.5克。具体方法详见第九章第一节。约2~5分钟进入睡眠,即可滴入乙醚,滴醚速度应慢,用醚量可减少1/2~2/3。

注意事项:注意避免乙醚过量、呼吸抑制。余同(一)法。

(六)紧闭麻醉机面罩“去氮”+乙醚诱导:本法使病人在吸醚之前,利用高流量氧气将体内的氮气替换出来(故称为“去氮”),又可在吸醚的同时吸入纯氧。因此最适宜用于:①显着贫血;②极度衰弱;③严重黄疸;④呼吸机能减退(如肺气肿、肺不张);⑤不能耐受低氧的病例(如心、肝、肾功能减退);⑥横膈动度受限制的病例(如腹水、腹内巨大肿瘤、妊娠等);⑦休克已初步纠正等病例。

准备工作:同(一)法外,准备紧闭麻醉机及吸氧面罩。

方法步骤:

1.利用紧闭麻醉机面罩紧扣病人口鼻部,开始吸入氧气。

2.开启半紧闭活办,氧流量开至8升/分,吸入5分钟,为“去氮”过程。

3.5分钟后开启乙醚蒸发器开关至1~2格。同时逐步减低氧流量至300毫升/分,并利用紧闭法吸入乙醚氧。

4.乙醚蒸发器开关必须做到逐步开大,以病人能接受为原则。注意实际吸醚量。用本法的诱导时间一般需2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要熟悉紧闭麻醉机的使用方法。余同(一)法。

二、麻醉维持法 自切皮至手术结束前停用麻药的阶段,为麻醉维持期。常用的乙醚维持麻醉方法有七种:

(一)开放点滴维持法:本法最适用于:①小儿;②手术时间短于1小时半的中小手术;③麻醉者没掌握其他麻醉方法或没有其他麻醉设备时。

方法步骤:

1.麻醉进入Ⅲ期后即可手术。手术初期应连续滴醚,约半小时后可改为间歇滴醚,即麻醉达到Ⅲ期2级后,可暂停滴醚片刻,待麻醉自然减浅至Ⅲ期1级浅时再由缓慢开始逐渐加快滴醚,使麻醉再进入Ⅲ期2级。两次滴醚的间隔在麻醉初期须3~5分钟滴醚一次,且用醚量也较多,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间隔可延长至10~15分钟一次,用醚量也相应减少。

2.维持期中麻醉维持太浅时,常见的征象是眼球乱转,吞咽或病人肢体活动,表示麻醉已浅至Ⅱ期,应立即加深麻醉。

3.当手术需要肌肉松弛时,可作连续较快的滴醚以加深麻醉,但须避免逾量。

4.手术将近结束时,停止滴醚。手术时间愈长,停醚时间愈可提前,如考虑麻醉尚有相当深度时,可及早移除口罩,让病人呼吸空气以促使病人早醒。

注意事项:

1.保持麻醉面罩在口鼻上方的正确位置,避免将面罩扣在眼部,否则易引起眼部损伤。

2.在成人或较大的儿童,面罩四周应围裹手术巾,目的在避免面罩与面部之间漏气,这样面罩下乙醚蒸气浓度易保持均匀,麻醉的维持也就易平稳。围布以围住面罩的边缘为准,不应盖住面罩的拱面,否则将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面罩上的纱布片易被病人呼出的水汽所湿而阻碍气体交换,应随时换上干纱布片。

3.麻醉维持期中,应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引起呼吸道不畅的最常见原因为舌根后坠,其次为咽喉部分泌物积聚,均应随时利用后仰头位,托起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吸除分泌物等措施予以彻底纠正。

4.麻醉的深度应与手术的要求相配合,同时须首先照顾到病人的安全。一般无须肌肉松弛的手术,应经常维持在Ⅲ期1级的麻醉深度。需要肌肉松弛的手术,在全身情况良好的病例,可维持数分钟的深麻醉(指Ⅲ期3级),但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同时必须每隔2~3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如果血压下降至80毫米汞柱、脉搏减慢至60次/分时,应立即减浅麻醉。在老年人或垂危、虚弱病例,麻醉深度达到Ⅲ期2级时,血压即可能下降、脉搏也趋慢,为此不应施行深麻醉。

(二)半开放点滴维持法:本法适用于:①体格健壮的病例,当开放滴入法不足以维持一定深度的麻醉时;②室温过高,乙醚在面罩上挥发太快,使麻醉的维持发生困难时。

方法步骤:其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基本上同开放点滴维持法相同。所不同者是在面罩四周围绕一个耸立5~8厘米高的布圈,其目的是利用乙醚比重比空气重2.6倍的原理,使乙醚蒸气更多地积聚面罩下,由此加深麻醉。待麻醉加深以后,可再改用开放点滴维持法。

(三)冲气法(吹入法):利用氧气通过装有乙醚的挥发器,把含有氧的乙醚蒸气吹至病人咽喉部或气管内进行麻醉的方法称冲气法。适用:①婴幼儿手术的维持麻醉;②眼、鼻、口腔及咽喉部手术。

方法步骤:根据冲气导管的按置部位的不同,常用的冲气法有三种:①经鼻咽冲气法:利用10~12F前端带多个侧孔的导尿管,经鼻腔插至鼻咽部进行冲气维持麻醉。②经口咽冲气法:利用乙醚钩或口腔撑开器上的冲气导管,将醚氧气流冲至口咽部进行维持麻醉。③经气管切开导管冲气法:利用10F前端带侧孔的导尿管,经气管切开导管将醚氧气流冲至气管内进行维持麻醉。具体步骤如下:

1.先用乙醚开放滴入法,或用其他方法诱导到Ⅲ期3级。

2.立即将醚氧气流的导管按置在预定的位置上:鼻咽管插入的深度相当于一侧耳垂至鼻翼的长度;气管切开的导管插入2~3厘米,不宜过深。

3.开启氧源:氧流量成人用1,000~4,000毫升/分;小儿用300~700毫升/分,不超过1,000毫升/分。

4.乙醚蒸发器开关调节在“液面”与“全开”之间,掌握逐步开大的原则。根据咽喉反射情况及麻醉深度需要,灵活调节氧流量大小及乙醚蒸发器开关。

5.手术结束前先关闭乙醚蒸发器,单纯吸入氧,可使病人苏醒加快。

注意事项:

1.用本法麻醉中,病人的呼吸道往往不能为麻醉者所接触,所以当呼吸道不通畅时,必须请手术者及时调整头位,牵出舌部,并随时做有效的吸引术,直至满意为止。

2.在口、鼻及咽喉手术时,为预防分泌物、血液堵塞气管开口,可利用手术台头低斜坡位及病人肩部垫高的方法,使病人的鼻咽部处于最低位,则有利于分泌物的集中和吸除。

3.为避免液体乙醚被直接冲入病人呼吸道的可能,规定乙醚导管与乙醚蒸发器之间的橡皮导管的长度不应短于1公尺,长则无妨。乙醚蒸发器中的乙醚盛入量不应超过160毫升。

4.因本法吸入的乙醚浓度低,故不能用于麻醉诱导,最适用于婴幼儿维持麻醉;对较大的儿童及成人,麻醉往往不易加深,可采用下列方法弥补:

(1)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导管或乙醚钩是否滑出。

(2)适当加大氧流量和乙醚蒸发器开关,以增加乙醚蒸发浓度。此时可在乙醚蒸发瓶的外面套以40℃温水杯加温,以增加乙醚蒸发的浓度,待麻醉加深后及时撤除。

(3)也可请手术者在病人的口鼻部或气管切开口上覆盖几层干纱布,由麻醉者滴乙醚于干纱布上以增加吸入的乙醚浓度。

5.余同(一)法。

(四)亚利氏装置吹入法(“T”型管吹入法):利用冲气法的醚氧吹入装置,通过一个“T”型管与病人的气管内导管连接以维持麻醉的方法,称为“T”管吹入法。本法主要适用于3岁以内婴幼儿的乙醚维持麻醉,尤其适用于小儿开胸手术。

方法步骤:

1.先以乙醚开放滴入法完成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术。

2.然后将“T”型管横管的一端与气管导管相接;坚管则与醚氧蒸发器橡皮导管相接;横管的另一端,在幼儿可附加5~10厘米长度的橡皮管(称为呼出管)与大气相通,由此来增加乙醚吸入浓度,对婴儿则不必加用呼出管。

3.按上述冲气法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维持麻醉,但每分氧流量应为小儿每分钟通气量的二倍。

小儿每分钟通气量简易估计法:①体重(公斤)×2.2毫升=呼吸道死腔气量(毫升);②呼吸道死腔量×3=潮气量(毫升);③潮气量×呼吸次数=每分钟通气量(毫升);④每分钟通气量×2=“T”型管吸入法中每分钟氧流量。

4.在“T”型管的竖管处,与醚氧橡皮导管之间,连接一薄膜呼吸囊后,还可以进行扶助呼吸和控制呼吸,适用于小儿开胸手术或人工呼吸抢救。方法:麻醉者左手托住“T”型管,拇指准备按压横行管的通向大气端;右手握住呼吸囊,当右手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左手拇指暂时堵住横行管大气端,是为吸气。当右手松开呼吸囊的同时,左手拇指抬起,使气流流至大气,是为呼气。用上述方法,可顺利地进行婴幼儿、初生儿的呼吸管理。但强调左手拇指堵住横行管大气端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每分钟堵压次数应以符合小儿的呼吸次数为准,否则易造成肺内压力过高,而发生肺泡破裂,气胸等严重意外。

注意事项:要正确掌握婴幼儿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操作技术。余基本同(一)、(三)法。

(五)醚筒维持法(弗拉格氏罐法):醚筒可自制,利用一容积400~500毫升的金属罐,上方开5个直径约为1.5厘米的圆孔。一个位居中央,焊接一段长约2厘米的金属管,接出一段15~20厘米长的粗橡皮管。另4个圆孔均匀地分布于中央孔的四周,与大气相通。即为弗拉格氏罐。本法适用于成人或青少年病人,为气管内麻醉较最常用的维持方法,尤其适用于口腔、颜面、头颅等部位的手术。

方法步骤:

1.先以开放滴入法(或其他方法)完成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

2.将醚筒的橡皮管与气管插管连接。病人吸气时,即自醚筒内吸入乙醚蒸气和空气,由此维持麻醉;呼气时二氧化碳通过其他四孔排至大气。

3.需要加深麻醉时:①轻轻摇动醚筒,以增加乙醚挥发面积;②间歇地用氧气管通至筒底,以增加乙醚挥发速度;③暂时堵住1~2个出气圆孔,以增加乙醚蒸气的吸入浓度。

4.麻醉过深时,可暂时将醚筒脱离开。

5.麻醉初期常须持续连接醚筒吸醚。麻醉时间愈延长,可采用间歇吸醚维持,方法与开放滴入维持法者相同。

注意事项:

1.醚筒的位置绝对不能高出病人喉头平面;必须保持竖立位,勿使其倾斜,以防止液体乙醚倒灌入气管而造成严重事故。

2.每次灌入醚筒内的乙醚量不超过30毫升,用完后再灌。灌醚之前,应先将醚筒与气管导管分离开。这些都是为防止乙醚倒灌入肺而规定的。

3.醚筒的死腔较大,无必要时不应随意关闭出气圆孔。

4.搬动病人体位之前,应及时脱开醚筒与气管导管的卸接,以防倾倒醚筒造成液体乙醚流入肺的意外。

5.儿童用的醚筒容积应按其潮气量而定。如果使用成人用的醚筒时,应在筒内同时输入100~200毫升氧,其目的是减少醚筒的死腔量。

6.余同(一)法。

(六)半紧闭维持法:半紧闭法麻醉是将乙醚和氧混合气体供病人吸气,通过肺泡吸收产生麻醉作用。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则通过麻醉装置上的呼出活瓣排至大气。本法适用于成人头、面、颈、咽喉部的长时间手术。

方法步骤:

1.将半紧闭麻醉机装备齐全。检查呼出活瓣是否灵活、严密。乙醚瓶中乙醚量不应超过160毫升。

2.用开放滴入法或其他方法将麻醉诱导到Ⅲ期2~3级,进行气管内插管。

3.将半紧闭麻醉装置与气管导管连接。开启氧流量到8升/分,使呼吸囊充胀成球,然后开启呼出活瓣。此时随着病人的呼吸,可听到活瓣关闭的击拍声。

4.逐渐开启乙醚蒸发器开关。根据麻醉征象调节开关的大小,直到手术结束。麻醉较深时,可暂时关闭乙醚蒸发器。一般也可采用间歇给醚法。

注意事项:

1.呼吸囊必须保持充盈状态,故氧流量应维持在8升以上,否则有二氧化碳蓄积危险。

2.呼出活瓣的开口面应始终保持朝上,以随时能听到活瓣闭启的击拍声为满意。

3.注意气管导管、呼出活瓣不被手术巾或手术者所压。

4.余同(一)法。

(七)紧闭麻醉维持法:紧闭麻醉是利用紧闭式麻醉机让病人反复呼吸醚氧混合气体以产生麻醉的一种维持麻醉方法。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则通过紧闭式麻醉机内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随时进行吸收。紧闭麻醉机有来回式及循环式两种,其基本原理详见本节附。

本法可维持较均匀的麻醉深度,且容易做到随时调整麻醉的深浅。由于乙醚被限制在紧闭的麻醉机中,反复被病人呼吸,所以乙醚的消耗量极少。本法还可以进行扶助呼吸或控制呼吸的操作。适用:①开胸手术;②应用肌肉松弛剂的腹腔大手术;③急救时,施行人工呼吸;④适用于一般情况衰弱、贫血、肝肾功能减退以及心脏功能减退的病例。

方法步骤:

1.将麻醉机装备齐全,检查有无漏气,活瓣是否灵活,钠石灰有无失效,氧气是否足够等。

2.用“去氮”法,在硫喷妥钠或γ-羟基丁酸钠静脉诱导下,结合肌肉松弛剂进行快速气管内插管。在严重休克或情况很差的病人,也可以单纯用紧闭式麻醉机面罩“去氮”后,直接吸入乙醚进行诱导至Ⅲ期1级,进行气管内插管。所用的导管必须带有充气囊,以保证无漏气情况。

3.气管插管后连接紧闭式麻醉机进行维持麻醉,做好以下几步:

①开放氧流量,在无漏气的情况下,气流量只需要300毫升/分即够。

②使呼吸囊保持半张状态,不过张或过瘪。

③开启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开关,记录开启的时间。

4.加深麻醉时,必须逐渐开启乙醚蒸发器开关,并做到随开随关,切忌持续开启。如果病人的自动呼吸健在,可逐渐开启开关,直至完全开启,待病人呼吸数次后,将开关完全关闭,并观察病人对乙醚的反应和耐受量;如果麻醉深度仍嫌不足,依同样操作法再加入乙醚,直至所需麻醉深度。手术中,只要无漏气情况,无需定时加用乙醚,只有当麻醉深度嫌不足时,才予临时短时间的吸入乙醚。

如果病人的自动呼吸因肌松剂的作用而消失时,在控制呼吸下吸醚,乙醚蒸发器的开关只能开至最小刻度,即必须做到缓慢吸入乙醚,切忌短时间内大量吸入,否则极易发生逾量危险。在控制呼吸下吸醚,应特别注意单位时间内吸入量的多少。

5.当手术不需要深麻醉时,应立即减浅麻醉,方法如下:先将麻醉机上的排气活瓣开启至5~8毫米汞柱处,然后将氧流量升高至8~10升/分,利用半紧闭法原理,于每次呼气时排出乙醚至大气,直至减浅到所需的麻醉深度为止。手术结束前10~15分时,也可利用上法排出体内的乙醚,俾使病人能及早苏醒。

6.病人的呼吸交换量小时,可通过呼吸囊进行扶助呼吸。

7.每隔45~60分钟更换钠石灰罐。

注意事项:

1.紧闭式麻醉机在使用中必须保持无漏气情况。为此必须在使用前及使用中对机器及气管导管周围所附的充气囊做好充分检查和及时的纠正。

2.钠石灰在装罐之前必须认真筛净其粉末。在与气管导管连接之前,必须反复用氧气充满呼吸囊,用力加压呼吸囊,以吹尽钠石灰粉末。这一措施对应用来回式二氧化碳吸收罐时,尤为重要。钠石灰粉末如果被吸入肺内,可诱发肺水肿或支气管痉挛意外。

3.二氧化碳吸收罐内的钠石灰必须装满。在装罐时,应将罐作充分的摇晃,其目的是减少器械死腔量。

4.钠石灰与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后,可产生大量热,致使二氧化碳吸收罐温度明显升高(来回式能达60℃,循环式达40℃左右)。在使用中,如罐的温度过高时,可在罐周围冷敷冰袋进行降温。

5.室温过高时,应用紧闭式麻醉易引起病人体温升高,除在二氧化碳吸收罐周围冷敷冰袋外,还可将螺纹管浸泡于冰水中,可有效的防止体温升高。

6.要随时鉴别钠石灰的吸收效能,如果怀疑吸收失效时,应及时更换,不宜勉强使用。钠石灰失效的根据,可从指示剂变色程度和临床有无二氧化碳蓄积征象,进行综合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常示钠石灰失效:

(1)指示剂颜色变浅,甚至变白色,搁置1小时后仍无恢复。

(2)二氧化碳吸收罐不发热。

(3)氧流量虽不增加,但呼吸囊却逐渐增大(因二氧化碳未被吸收而积存于呼吸囊内所致)。

(4)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蓄积症状:如血压上升、脉压增大、脉率增快、末梢血管扩张、颜面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出汗、呼吸深粗、瞳孔散大、肌肉张力增强等。如果不予纠正,可出现心律失常、呼吸浅快、惊厥以致呼吸心跳停止。为此一旦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即应考虑钠石灰是否已经失效。

7.必须经常注意呼吸囊的动度大小,并注意是否与病人的呼吸动作相符合。呼吸囊动度小,同时病人呼吸动作也小,且呼吸囊逐渐增大,表示呼吸有抑制,呼吸交换量过小,除应适当减浅麻醉外,应及时做好扶助呼吸,以加强通气量。如果呼吸囊动度与病人呼吸动作不符合,如囊的动度小而呼吸动作大,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如活瓣失灵、气管导管扭曲、螺纹管受压扭曲、气管导管太细阻力过大、气管导管受分泌物或血块堵塞、导管插入过深、导管斜口贴住气管壁,以及反常呼吸等),针对处理。

8.紧闭麻醉机用毕后,应及时做好整理工作。拆下二氧化碳吸收罐,其中的钠石灰如果还能使用,应倾出保存于密闭瓶中,并记录已使用的时间,以备再用。螺纹管、呼吸囊、麻醉面罩等部件,应拆下用清水冲洗干净,凉干。乙醚蒸发器内的剩余乙醚,应弃去,不能再用。最后将机器的所有开关均使之呈开启状态,以使机器内部的水蒸气通过通风凉干。遇结核等病人使用过的麻醉机,宜应用甲醛熏12小时。

9.余同(一)法。

三、麻醉结束

(一)手术结束之前,应尽早停止吸醚。手术结束时的麻醉深度以不超过Ⅲ期1级浅为妥,也即咽喉部反射已基本恢复为安全。如果麻醉仍深时,可给病人吸入高氧,以加速乙醚的排出。

(二)手术结束后应将病人咽喉鼻腔内分泌物尽量吸引干净。遇下呼吸道有分泌物存留而吸引无效时,应取头低斜坡位,诱发病人咳嗽,或利用吸入二氧化碳使病人行深呼吸,借以排出分泌物,必要时可作气管镜吸引术。

(三)遇有反胃呕吐时,当立即采取深度头低位,将头转向一侧,拨开嘴唇或下颌,迅速清除呕吐物,注意不使呕吐物侵及眼耳。呕吐停止后,注意有无误吸。疑有误吸时,设法诱发病人咳嗽,必要时应作气管镜吸引术。

(四)当咽喉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血压脉搏无异常、呼吸交换量满意后,始可送病人回病房。否则,应继续留病人在手术室,并作积极的处理,直至麻醉转浅,呼吸循环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稳定。

【附】 紧闭式麻醉机的原理简介

紧闭法麻醉机根据其气流运行的不同形式,可分气流来回式(来回紧闭)和气流循环式(循环紧闭)两种:

(一)来回紧闭式麻醉机:主要由氧气流量表、乙醚蒸发器、来回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和呼吸囊所组成。本机呼吸阻力和器械死腔均较小,吸收二氧化碳较完善,适用于小儿开胸手术。

(二)循环紧闭式麻醉机: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氧气流量表、二氧化碳吸收罐、乙醚蒸发器、呼出活瓣、吸入活瓣及呼吸螺纹管。病人呼出的气体受呼出活瓣控制、气流只能沿呼气螺纹管单向移动,经过二氧化碳吸收罐,将二氧化碳吸收,剩下的气体与氧混合进入呼吸囊。当吸气时,因吸入活瓣的控制,呼吸囊内气体沿吸气螺纹管被吸入肺内。如果开启乙醚蒸发器,还可将乙醚蒸气混入吸入气体中被吸入。循环紧闭式主要是通过两个活瓣来控制气流呈单方向循环流动。

二氧化碳吸收罐是紧闭法麻醉的关键,其容积大小应至少相当于病人的潮气量,内装二氧化碳吸收剂——钠石灰。二氧化碳吸收罐每使用45~60分钟应该更换一次,换下的钠石灰经过45~60分钟的还原,又可逐渐恢复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一般交替更换,钠石灰有效时间为4~6小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