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604页(4788字)
一、发热反应 为较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但于全麻下则较少发生。
(一)原因:①所用的液体、输血器或防凝剂中含有致热原;②血液中含有已死亡的细菌或非致病的活细菌;③受血者血浆内存在白细胞凝集素或血小板凝集素,对所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起凝集反应,可引起发热;④输用供血者饱食后抽出的血(高脂血)。
(二)征象:多数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发生畏寒或寒战,继而中度发热,1~2小时后自然下降。个别呈持续性过度发烧,致抽搐、昏迷,可导致死亡。
(三)处理:①首先减慢或停止输血;②保暖,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注;③体温超过38.5℃者应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少量退热剂;④寒战重者可静注吗啡5~10毫克,或度冷丁50毫克、异丙嗪25毫克静脉慢注。
二、过敏反应 也为较常见的输血反应,虽予全麻下仍会发生。
(一)原因:可能是抗体抗原反应。
(二)征象与处理: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有:
1.荨麻疹:为最多见的一种,很难预防。发生时可静注1%普鲁卡因2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或吗啡5~10毫克。
2.局限性神经血管性水肿:水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尤以眼睑、颈部为多见,也可发生于喉头会厌部(即急性喉水肿)。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该血不能再用),肌注肾上腺素0.5~1毫克。较重者可静滴氢化可的松50~100毫克,或地塞米松5毫克。急性喉水肿而有呼吸困难时,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术。
3.支气管痉挛:吸氧。严重者静注氨茶碱0.25~0.5克,或静注麻黄素,并喷雾吸入异丙基肾上腺素。
4.过敏性休克:按抗休克综合治疗处理,详见本章第一节。
(三)预防:①输血前1/2~1小时口服苯海拉明50毫克或异丙嗪25~50毫克;②有过敏史者不宜做供血者;③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禁食。
三、溶血反应 为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可危及病人生命,死亡率40~50%。
(一)原因:大致有三类。
1.血型不相符合,引起的溶血反应常呈致命性,除少数外,皆发生严重溶血性休克。
2.库存血内的红细胞已破坏。常因:①血液储存过久;②保存温度过高(大于8℃)或过低(小于0.56℃);③输用前血液摇晃过甚;④血液与蒸馏水或高渗葡萄糖液混合;⑤输用前血液过度加热;⑥血液已经污染等原因,可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或溶解。此外,在人工心肺机预充几个血的供血者之间有配合禁忌者,也可引起溶血反应,又人工心肺机内的血液加热过度或心肺机性能过差者,均可促使大量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这类溶血反应一般均较轻微,有时仅于手术后发生溶血性黄疸。
3.RH抗体反应:当母体RH因子阴性,胎儿RH因子阳性时,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同样,如果RH因子阴性病人,接受RH因子阳性的供血时,也会发生溶血反应。
(二)征象:溶血反应一般在输用血型不符血10~20分钟后即发生;也有输入较大量以后方发生。最初症状与发热反应相似,但程度重、发展迅速。
1.清醒病人发生溶血反应时,常先有颜面潮红、继之寒战、高热、头痛、下胸部和腰背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大汗、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严重休克征象,并出现荨麻症、血尿,继而少尿、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24~48小时后出现黄疸、紫瘢、粘膜下出血,甚至呕血、咯血、便血等,或手术野异常渗血。
2.全麻病人发生溶血反应时,病人已无主诉,且大多上述征象可被掩盖。为此,输血之最初15分钟内,速度宜慢,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脉率突然上升、血压急骤下降,伴有不明原因的手术野广泛渗血等症象时,应首先考虑有无溶血反应的可能,输血应立即停止。
(三)诊断
1.怀疑发生溶血反应后,立即取病人血5毫升,离心1分钟,观察血清的颜色,根据颜色可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详见表14~2。
表14~2 不同量血型不符合血所引起的血清颜色的变化
2.尿液颜色:当大量溶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增高至150毫克%以上时,尿内即有血红蛋白出现。为此,应立即收集第一次尿液,可呈鲜红色、葡萄酒色、深茶色,但镜检无红细胞。
3.重做血型鉴定与配血试验,有条件时做RH血型鉴定。
4.将剩余血涂片找细菌进行培养。
5.溶血反应后3~6小时,黄疸指数开始升高,第一天最高,数天后下降。
(四)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
2.休克期处理:抗休克、保肾、吸氧,应用间羟胺、多巴胺等维持血压。施行肾囊封闭、静滴0.1%普鲁卡因以防肾血管痉挛,促进利尿。一旦明确系因血型不符所致的溶血性休克,应立即输入新鲜血200~300毫升,但原因不明者,不宜冒然输血,可输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以增加血容量,有预防肾小管堵塞功效。
3.碱化尿液:使尿液保持碱化,可使血红蛋白不易在肾小管内沉淀,有预防肾小管堵塞功效。可口服碳酸氢钠1克,每4小时一次,或5%碳酸氢钠100~200毫升静滴,或1/6克分子乳酸钠静注。
4.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详见第一、本章三节。
四、血液细菌污染后的反应
(一)原因:采集血液时,因消毒不严而致细菌污染,细菌在血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输用这种污染血后,病人可很快出现中毒性休克,进展迅速,可于短期内死亡。
(二)征象:输用污染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血液,一般反应较轻,呈轻度发热反应。输用污染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血液,只需少量即可发生寒战,继之高热39~40℃,白细胞计数增高,并出现内毒素性休克症象,腹痛、四肢疼痛、呕吐、血样腹泻、呼吸困难等。
(三)处理:按中毒性休克处理病人。
五、空气栓塞
(一)原因:可发生在加压输血过程中。一旦空气随血液进入静脉,使右心及肺动脉充满空气,以致血液不能进入肺循环,即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一般病人于静脉注入空气40毫升,足以致死;危重病人输入10毫升即可死亡。
(二)征象:血压降低,心动过速,紫绀,心脏听诊有特殊杂音“水沸音”。
(三)处理: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水平位,目的是使空气聚集在右心室,以暂时避免空气阻塞肺动脉出口,并借心脏的收缩将空气打碎成小气泡,然后陆续进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同时使病人安静,使用镇静剂及对症处理。
六、大量输血后的反应24小时内输血量大于2,500毫升,或48小时内大于5,000毫升者,称为大量输血。大量输血后有的病人不仅休克未能改善,相反出现心功能不全、异常渗血或心律紊乱等严重反应。
(一)原因:库存血储存时间愈长,其内部生化和凝血因素的变化愈大,比较大的变化有:①pH值日益降低:新鲜枸椽酸血的pH为6.8~7.0,储存一周以上可降至6.5以下。②乳酸含量日益增高。每贮存一日可增加1毫当量/升,每1,000毫升ACD枸椽酸钠血中含20~28毫当量/升。③血浆钾离子增高:库存一周后增加1~2倍,达10~14毫当量/升,二周后可增加4~5倍,三周后可高达10倍,达25~80毫当量/升。增高的浓度与储存时间成正比。④游离钙明显减少,致使钾/钙比例失调。⑤氧离合曲线进行性左移,即向组织细胞输氧能力比新鲜血差。⑥游离血红蛋白量随储存时间长而增多。⑦血氨随储存时间长而增多,每日100毫升血约升高血氨20微克。⑧血小板,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促凝血因子皆相应减少。
由上所述可知大量输血后,除非机体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否则可引起严重的生理扰乱。
(二)征象:有二方面主要征象。
1.心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律紊乱、心缩无力(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室纤颤及心跳骤停。其原因有:①高血钾及输血性酸中毒;②钾/钙比例失调,低血钙;③库存血温度过低,引起心腔冷却;④氧离合曲线左移致心肌可能缺氧;⑤输血量过大、输血速度过快,使血容量过度扩张,心脏负担过重。其征象有心律紊乱、心肌收缩无力、血压降低、凝血障碍、手足搐搦等,甚至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尤易见于心脏代偿功能减退、老人、小儿、原有心肺疾病、严重贫血、血浆蛋白过低等病例。
处理:
(1)估计需大量输血者,应备新鲜血和最近期内抽取的库血。
(2)大量输血时,须连续观察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变化、及时针对处理。一旦出现高血钾表现(T波高尖),应暂停输血,按高钾处理:①心电图出现高钾,但循环尚无明显抑制者,静注50%葡萄糖40~60毫升,可于10~20分钟后使心电图恢复正常;②心电图出现高钾,同时有明显循环抑制时,可使用氯化钙,每次10%溶液2~4毫升。
(3)为预防心功能障碍,一般每输入1,000毫升枸椽酸血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以后每输500毫升血再给5毫升。
(4)大量输血后的酸中毒,可输5%碳酸氢钠纠正,每输1,000血给30毫升(约18毫当量)。
(5)大量输血时,宜有中心静脉压监测,由此指导输血量和速度,避免因输入过量而造成心功能障碍。
2.异常渗血:详本章第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