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脊髓损伤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书籍:脊髓损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脊髓损伤》第206页(1071字)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脊髓梗死的一种,最早由Preobenski(1904年)报告。此后Spillen(1909年)根据脊髓血液的供应分布确定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包括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后动脉综合征、脊髓中央动脉综合征。脊髓前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退变可引起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脊髓软化。老年人一般以小动脉硬化较多,而脊髓前动脉粥样硬化很少见。某些动脉炎、血管异常、血压过低、血液粘稠度过高也可致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前动脉或根动脉,引起脊髓缺血。肋间动脉或腰动脉梗阻也可间接影响脊髓前动脉,外伤可能只是诱因。脊髓前动脉梗阻后,一般在脊髓腹侧,包括前角、侧角、皮质脊髓束及脊髓丘脑束等区域可出现大片脊髓软化,但病灶节段表浅部位由于有冠状动脉供血往往完好。病灶可侵犯数节至十数节段,沟动脉属于终动脉,很少侧支循环。脊髓发生缺血性软化后,可逐渐液化,形成囊腔。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的根性疼痛、四肢瘫痪和分离性感觉障碍。早期常伴发大、小便障碍。发病急骤,几小时即可达到高峰,少数可经历数天。开始往往有疼痛,可为根性或弥散性,可为剧痛,也可有麻木,症状与病灶的上平面或下平面一致,病人有感觉分离障碍,即痛、温觉障碍明显,而位置觉与振动觉完好,触觉只有轻度障碍。如脊髓中央有软化坏死灶,则前联合走行的交叉纤维亦受到损害,痛、温觉障碍可表现为节段性。如脊髓丘脑束亦被累及,则有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由于来自骶部的纤维在脊髓丘脑束中排列在最外部,故骶部浅感觉可能相对完好。如脊髓前动脉仅沟动脉至前角的分支发生梗阻,血供障碍范围较小,感觉障碍可较轻微。病灶节段所支配的肌群可出现无力、萎缩、瘫痪,也可出现肌纤维或肌束震颤,病灶节段以下则为痉挛性瘫痪。病变开始时因处于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以后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运动及感觉障碍可同时出现,还可出现间歇性跛行,括约肌障碍在起病后往往立即出现。如脊髓前动脉梗阻位置较高,接近椎动脉,可影响延髓血液供应,出现延髓腹侧综合征,锥体束、内侧丘系及舌下神经可受到影响,表现为四肢瘫和以下肢为主的深感觉障碍和舌肌萎缩,括约肌也出现障碍;如只累及半侧延髓,则对侧可出现偏瘫。腰椎穿刺多无梗阻,脑脊液呈黄色,蛋白含量增高。

根据临床表现,起病急,出现病灶节段弛缓性瘫痪和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有感觉分离障碍时即可考虑本病。

上一篇:脊髓出血性疾病 下一篇:脊髓损伤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