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科手册

脑血栓形成

书籍:神经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科手册》第94页(2716字)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动脉硬化患者,其他如血液凝血因素增高、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脑膜炎、结核性血管改变)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亦可引起血栓形成。临床所见,因受累血管部位不同,症状亦异。

(一)大脑中动脉系血栓形成:

【诊断要点】

1.50~60岁老年患者多见。

2.起病多在安静状态如睡眠、休息时。

3.逐渐产生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4.或有头晕、肢麻、暂时性神志不清等前驱症状。

5.既往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症。

6.眼底检查有明显动脉硬化症。

7.脑脊液检查多正常,仅个别病人有少量红细胞。

(二)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诊断要点】

1.一般病人神志多清醒。

2.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进食、饮水发呛。

3.病灶侧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症状群,病侧瞳孔缩小,上睑轻度下垂,以及面部感觉障碍。

4.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5.病灶对侧颜面以下痛、温觉障碍,或有锥体束征。

【治疗】

1.发作后处理:头部稍抬高,勿用冰袋,少搬动,其他基本护理与一般处理,同脑出血。

2.脑血管扩张剂:

(1)盐酸罂粟碱0.03~0.06克,口服,或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2)0.25%普鲁卡因200~250毫升,静脉滴注。

(3)3~5%碳酸氢钠,按每公斤体重7毫升计算,静脉滴注,每分钟40~60滴速,每日1次,连用5~7次。

(4)川芎嗪40毫克,加于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5)血管舒缓素1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2次。

(6)烟草酸50~100毫克,口服,每日2~3次或10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

3.星状神经节封闭(参阅治疗章)。

4.溶栓酶(链激酶)5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100毫升或生理盐水100毫升中,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维持量:60万单位,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再加氢化可的松25毫克,静脉缓慢滴注。用后可有体温高、恶心、呕吐及心率不整等副作用。有出血倾向、血管畸形或血液病者禁用。

5.抗凝疗法:

(1)肝素500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静脉滴注。

(2)双香豆素首次量200~400毫克,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

(3)新抗凝首次量16~24毫克(4~6片),次日8~16毫克,3日后2~6毫克。

(4)注意事项:

①要求使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2~3倍,或凝血酶原指数(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病人凝血酶原时间×100)控制在30~50%之间。

②肝素作用时间快,但持续时间短,一般以双香豆素较好。

③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力求准确,每次都需有正常做对照,必要时可同时送正常人标本1份,以便对照。

④疗程中,每晨抽血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待报告数值以决定当日所需抗凝剂量的增减。

⑤发现病人有出血倾向时,应减量或终止,同时注射凝血药物。

6.脑代谢促进剂(参阅脑出血)。

7.中医中药:

(1)人参再造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参桂再造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舒筋活血片,每次4片,每日2~3次。

(4)大、小活络丹,每日1丸。

8.恢复期与后遗症治疗:

(1)脉冲电针穴位刺激疗法:

取穴:上肢:手三里(负极),外关(正极)。

下肢:足三里(负极),解溪(正极)。

频率:慢(40~60次/分)。

电压:中等,稍强。

时间:30分钟。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间隔2天后,可做第二疗程。

(2)其他如被动运动,按摩,理疗,新医疗法等皆可选择进行,但不可同时进行多项的治疗。

上一篇:脑血管疾病 下一篇:桥脑病症状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