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387页(1143字)

【别名】:

庐山霉素,异性霉素,节丝霉素B

【释文】:

肠溶片剂:100mg;阴道片剂:50mg;注射剂:5mg(5000单位),25mg(2.5万单位),50mg(5万单位);溶液剂:3%;霜剂:3%;软膏剂:3%。

【药理作用】:

两性霉素B是一种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本药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其生长。开始静滴1~5mg/d,以后逐渐增至0.65mg/(kg·d);血药峰值浓度为2~4μg/m1。半衰期约为24小时。在体内经肾缓慢排出,停药后药物自尿中排泄至少持续7周。

【主要用途和用法】:

①治疗隐球菌病、北美芽生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②治疗根霉菌属、犁头霉菌属、内胞霉菌属和蛙粪霉菌属等所致的毛霉菌病。③治疗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孢子丝菌病。④治疗烟曲菌所致的曲菌病。⑤外用制剂适用于着色真菌病、烧伤后皮肤真菌感染、呼吸道念珠菌、曲菌或隐球菌感染,真菌性角膜溃疡。静滴:开始试用1~5mg或每次0.02~0.1mg/kg给药,以后根据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mg,当增至每次0.6~0.7mg/kg时即可暂停增加剂量。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每日或隔1~2日给药1次,总累积量1.5~3g,疗程1~3个月,也可长至6个月。对敏感真菌宜采用较小剂量,即每次20~30mg,疗程也宜较长。局部用药:着色真菌病:以1~3mg/ml溶液加适量普鲁卡因,病灶内局部注射,每周1~2次;多病灶者可交替注射。皮肤灼烧后感染,以0.1%溶液外涂。儿童静滴:每次0.5~1mg。静滴时均先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5mg/1ml,然后用5%GS稀释,避光缓慢静滴,滴注时间需6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可发生寒战、高热、严重头痛、恶心和呕吐,有时有血压下降、眩晕等。所有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管型,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也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可发生正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毒性较少见,但肝细胞坏死、急性肝功能衰竭亦有发生。静滴过快可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注射部位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神经系统,可有视物模糊或复视、癫痫样发作、偶见多发性神经病变。偶有过敏性休克、皮疹。外用可有局部刺激。对本药过敏者、严重肝病病人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应避用或于用药时暂停哺乳。

上一篇:咪康唑 下一篇: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