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390页(1448字)

【别名】:

依他康唑,伊康唑,斯皮仁诺,西特那唑,亚特那唑,易启康,美扶

【释文】:

片剂:0.1g,0.2g;胶囊剂:0.1g;口服液:10mg/ml;注射剂:0.25g/25ml。

【药理作用】:

为三唑类抗真菌药,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膜上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14-α-去甲基酶,导致14-α-甲基固醇蓄积,使细胞麦角固醇合成受阻,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导致真菌死亡。14-α-甲基固醇还作用于细胞膜上结合的ATP酶,干扰真菌的正常代谢。口服后1.5~4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其吸收随个体而异。给药14日后达稳态血药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仅0.2%呈游离状态,其余结合于红细胞。药物从血浆中迅速弥散到组织,在大多数组织中的浓度至少是血药浓度的2~3倍。由于其高亲脂性,在皮肤、脂肪组织和指甲中浓度高出血药浓度10倍以上。停药后4周,角质层中仍可检出本药。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很低。本药主要在肝内代谢为有抗菌活性的羟基伊曲康唑(抗菌活性与伊曲康唑相似),其血药浓度是原形药的2倍。约35%的无活性代谢物和少于1%的药物原形自尿中排出。本药单次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15~20小时,多次给药后半衰期可延长。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代谢无明显影响。

【主要用途和用法】:

①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如系统性曲霉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他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②治疗真菌性结膜炎和口腔、咽部、食管念珠菌感染。③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④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癣、花斑癣等浅部真菌感染。成人口服给药,浅表性真菌感染(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0.1g/d,餐时顿服,疗程为15日;甲癣疗程为3个月。花斑癣:0.2g/d,疗程为7日。真菌性角膜炎:0.2g/d,疗程为21日。曲霉菌病:0.2g,qd,疗程2~5个月;对侵袭性或播散性感染的病人增加至0.2g,bid。念珠菌病:0.1~0.2g,qd,疗程3周至7个月;口腔念珠菌病:0.1g,qd,疗程为15日;阴道念珠菌病:0.2g/d,疗程为14日。非隐球菌性脑膜炎:0.2g,qd,疗程2个月至1年。隐球菌性脑膜炎:0.2g,bid,疗程2个月至1年。组织胞浆菌病:0.2g,qd或bid,疗程8个月。孢子丝菌病:0.1g,qd,疗程3个月。副球孢子菌病:0.1g,qd,疗程6个月。着色芽生菌病:0.1~0.2g,qd,疗程6个月;芽生菌病:0.1g,qd,或0.2g,bid,疗程6个月。儿童全身真菌感染:口服每次3~5mg/kg。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水肿、疲乏、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少数病人用药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性欲下降、嗜睡、高血压、蛋白尿、低钙血症、肝功能异常、抑郁、失眠、耳鸣、肾上腺功能不全、阳痿、男子女性乳房和乳房痛;可发生低血钾。对本药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病人禁用。心脏缺血或者瓣膜病病人、明显的肺部疾病病人、肾功能不全者、水肿病人、肝功能不全者、儿童、老年病人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上一篇:酮康唑 下一篇: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