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化肥手册》第25页(801字)
氮是所有农业体系的基础。这种元素提供了生命的主要构成物质——蛋白质。在农业生产的初期,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就被人们所认识,他们采用了许多办法,以克服因种植而引起的肥力衰退。为了克服土壤氮素的不足,古代人民就更换新地种植,它可提供一个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来维持人们对粮食的需要。然而长期采用这种制度,由于土地具有了价值和人口的增加,这种制度必然消亡。于是,人们着手寻找恢复耕地土壤肥力的方法,他们发现有些作物对土壤有良好影响。公元前200年,罗马人曾推荐在耕作制中有计划地进行豆科作物的轮作。然而要得到肥沃的土壤和高额产量是受到豆科作物所固定氮素的限制。前几个世纪,对改善植物生长和营养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尽管如此,直到18世纪中期,才知道植物需要的氮素是来自土壤,而不是从空气中获得,这个发现导致了施用氮肥。自然界最早出现的是硝酸盐,而后,在1910年采用克拉德一哈伯法(Claude-Haber),利用大气氮素合成氨来生产各种肥料。随着工业技术的改进,为农业生产的氮肥成本下降;粮食需用量的急剧增加;以及适合生产饲料土地数量的限制,这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不种作物而种豆科作物的土地,所花成本在许多情况下远高于氮肥的成本。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对于集约的作物生产,豆科作物几乎完全为化学氮肥所代替。
在澳大利亚许多集约栽培和园艺作物上,氮肥已代替了豆科作物。在栽培和放牧粗放经营的地方,氮肥用量也不断增加,以补充豆科固氮的不足或完全代替豆科植物。在粗放农业中,豆科作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面临全世界对粮食需要的急剧增加,豆科植物的种植面积则受到限制。在雨量充沛、作物品种适宜情况下,豆科作物所供应的氮素,并不能满足高产的需要。在一年中的寒冷月份里,豆科作物作为氮源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