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破伤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39页(2175字)

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均发生在开放性损伤之后,大如火器伤,小如木刺刺伤,也可发生在新生儿未经消毒的脐带和产后感染。伤口缺氧是发病的必要因素。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造成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潜伏期一般为6~10日。新生儿破伤风多在断脐带后7日发病,俗称“七日风”。

【诊断要点】

1.一般均有皮肤或黏膜破裂的外伤史。

2.最初表现为舌根发硬、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颈部僵硬、听觉过敏、易兴奋、烦躁不安、头痛及乏力等。

3.肌肉持续性强直性痉挛,咬肌最早受累,表现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随后面肌、咽喉肌和颈项肌痉挛,出现“苦笑面容”、吞咽困难及颈项强直。进一步累及背腹肌、四肢肌、膈肌和肋间肌,出现角弓反张、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间歇期,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4.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患者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5.发病过程中神志始终清楚。

6.少数患者表现为局部破伤风,仅有受伤部位的肌肉痉挛。

【预防】

1.处理伤口:创伤后应立即彻底清创,清除污物、坏死及无活力组织,伤口内应常规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污染严重、受伤时间长时,应敞开伤口。接生消毒不严时,要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脐部,然后涂以碘酊。

2.自动免疫法: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获得自动免疫。目前已在儿童中普遍推广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注射。类毒素基础注射共需皮下注射3次:第一次0.5ml,以后每次1ml,两次之间间隔4~6周。第二年强化注射1ml。抗毒素浓度达0.01u/ml,持续10年左右。每10年强化注射1ml。以后一旦遭受创伤,只需再注射0.5~1ml,即可预防破伤风。

3.被动免疫:未行自动免疫注射的受伤者,特别是战伤、深刺伤和污染的创伤患者,应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有效期维持1周左右,创伤严重,1周后可再次肌注。

【处理】

1.一般处理

(1)患者应隔离,保持清静环境,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治疗前应先给予镇静剂。专人护理,密切观察。

(2)病室内备好急救用品,如气管切开包、氧气和吸痰用具。一旦窒息,立即气管切开。

(3)高热量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静脉营养。必要时给予血浆或全血。

(4)留置导尿管。

2.创口要彻底清创,消除毒素来源。应在控制痉挛下进行。

3.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游离的毒素。用法为2万~5万u抗毒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u抗毒素,im或ivgtt,直至症状好转。也可采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u,im。

4.控制和解除痉挛

(1)对于轻型患者,可用镇静剂和安眠药,以减少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如地西泮(安定),10mg/次,im,q4h~q6h;巴比妥钠,0.1~0.2g,im,q4h~q6h。

(2)病情较重者,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缓慢静脉滴注,qid。

(3)抽搐严重者,可用硫喷妥钠0.5g,im(用于气管切开者)。副醛2~4ml,im,也可在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控制的条件下使用肌松药物。

5.防止并发症

(1)及时行气管切开,以防窒息和肺部感染。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代谢失调;及时补充营养,防止热量-蛋白质营养不良;加强对症和其他支持治疗。

(3)应用青霉素,80万~100万u,q4h~q6h;甲硝唑500mg,po,q6h,或500mg,iv gtt,bid,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