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胃动力障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78页(1120字)

胃动力障碍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又称胃瘫。其病因主要是:①胃切除术后,位于胃大弯胃体中部的起搏点部分或全部丧失;②迷走神经切断后,近端胃的容纳性丧失,远端胃研磨食物的蠕动性收缩减弱,损害了小肠异位起搏电位的抑制,引起胃窦压力波和十二指肠慢波分离,使固体食物的滞留相延长。

【诊断要点】 胃动力障碍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术后早期的胃动力障碍均属急性,发生在术后开始进食的1~2日内或饮食由流质向半流质过渡时,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和恶心、呕吐。急性胃动力障碍的诊断标准:①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特别是固体食物;②胃引流量每日800ml以上,并且持续10日以上;③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⑤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

【处理】

1.应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和西沙必利等。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断剂,除了能作用于化学感受器而止吐外,还能刺激胃窦收缩,并改善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能有效地促进胃排空。多潘立酮和甲氧氯普胺同属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不同之处在于多潘立酮主要作用于外周,因此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衍生物,它主要通过兴奋5-羟色胺受体,以增强胃、十二指肠的收缩。西沙必利在增强胃肠收缩幅度的同时,还能增加胃肠收缩的频率。除此以外,它还能增强胃、十二指肠之间的协调运动,从而促进胃的排空,改善患者的症状。

2.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用于治疗胃瘫。红霉素的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与其化学结构有明显关系。红霉素除口服外,还可静脉滴注,应用剂量为3~ 6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3.其他治疗:针灸治疗对促进胃动力有一定作用,可针刺或注射药物于一些与胃肠道有关的穴位,如足三里等。若胃瘫2~3周仍无恢复,可做胃镜,适当触动吻合口和胃的起搏点,可望起效,必要时可重复。胃动力障碍的时间较长,通常需20日左右,最长者可达2个月以上,要有充分耐心和信心。病程长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及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胃动力的恢复常突然发生,在1~2日内胃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胃管进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