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颅内血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181页(2552字)

急性颅内血肿可发生于颅内多种部位,以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最常见。

一、临床特点

(一)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35%,其临床特点是:

1.意识障碍 决定于脑原发伤的轻重程度。轻者其典型表现是:昏迷→清醒→昏迷。

重者其临床表现是:昏迷→浅昏迷→昏迷,甚至昏迷呈进行性恶化,甚至发生脑疝。

2.瞳孔变化

(1)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提示有颞叶沟回疝发生,并提示同侧颅内有血肿。

(2)瞳孔散大前,先有一短暂的缩小,故应注意连续动态观察以防误诊。

(3)若接诊时,患者已两侧瞳孔散大,可用脱水药,若一侧瞳孔缩小,而对侧仍散大者,则提示病灶在对侧颅内。

(4)如果一侧瞳孔散大,患者始终昏迷,多示脑干损伤。如果伤者由昏迷而逐渐清醒,一侧瞳孔却始终散大者,多示动眼神经有原发性损伤。

3.严重脑挫伤并硬膜外血肿 严重脑或脑干原发性损伤并硬膜外血肿者,其主要特点是:伤后有较长时间的意识障碍,并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压迫,而致沟回疝发生。对于闭合性颅脑伤患者,若其伤后昏迷→有一度好转→再昏迷并呈加重者,应严密观察,做CT等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急救。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多见,约占颅内血肿的60%。其临床特点是:

(1)血肿在硬膜下,多呈广泛扩散。因同时有急性脑水肿、颅内压高,故使血肿常呈较薄的一层。当原发脑损伤不重和颅内压不高时,血肿可在原发部位形成较大的占位性病灶。

(2)硬膜下血肿多合并有脑挫裂伤,因此死亡率高,高达40%~95%。

(3)硬膜下血肿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时,昏迷多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若合并轻度脑挫裂时,可有中间清醒期,但醒后常诉头痛,并表现呕吐、烦躁、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与脑膜刺激症状。

(4)若伤后就出现偏瘫、癫癎时,多为原发性脑挫裂伤所致,预后不佳;若伤后相继出现不全瘫或偏瘫时,一侧瞳孔散大者,多继发于血肿压迫,应尽早开颅探查。

(三)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1.58%。临床特征依出血部位而异。

(1)浅部脑内血肿多见,约占脑内血肿的80%,多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且多位于额颞叶。其表现为:昏迷→中间清醒期。醒后有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当血肿持续增大时,因压迫大脑而再度昏迷。

(2)深部脑内血肿约占20%。因对冲伤所致脑深部血管破裂,同时伴广泛脑挫裂伤时,其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长,甚至无中间清醒期,意识障碍多呈进行性加重。

(3)脑内血肿若位于中央沟附近时,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癎等。此类血肿多位于额颞叶的前部,主要为高颅压表现,80%的病例呈进行性发展。

二、急救与护理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急性硬膜外血肿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以免延误时间,致患者死亡或终生残废(如植物人等)。有些病史不详或就诊过晚,缺乏定位体征者,如若病情危重而又不允许做进一步检查时,为争取时间,也应尽快做急诊开颅探查术。

(2)对双侧瞳孔散大、甚至呼吸将要停止的患者,在快速静脉输用脱水药或辅以人工呼吸的同时,急送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若定位困难时,可先在右颞部钻孔探查(该部位血肿率占60%)。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根据头部伤情,疑诊血肿部位。如一侧枕部着力,应先探查对侧或同侧额极与颞极部,然后再探查损伤部位;如一侧颞部着力,则应先探查损伤部位,然后探查对冲部位。

(2)当发现血肿后,则按血肿清除原则进行手术。

(3)颅内血肿急诊术后应加强护理,以五查进行严密观察。若发现血肿清除术后高颅压仍持续存在,则应疑有多发性血肿的可能。经B超、CT等无损伤性检查未发现有血肿征象者,可做一侧或双侧颞肌下减压术。

(三)脑内血肿

(1)对于危重病例,应及时行开颅探查。

(2)在做硬膜下血肿清除时,若发现脑内有血肿,应切开皮质,彻底清除。

(3)血肿清除后,若脑水肿明显,可做骨窗或做去骨瓣减压术,血肿腔和硬膜下置放引流管以做充分引流。

对颅内血肿已昏迷的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头偏向一侧,预防吸入性窒息,并用舌钳拉出舌头,以免舌后坠而发生窒息。定时五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