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255页(1542字)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一、临床表现

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过多,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继发失血性休克及易于发生感染。随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1.宫缩乏力 出血特点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胎盘剥离后因宫缩乏力使子宫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能凝固。出血量多者,产妇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头晕、脉细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部检查子宫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亦有出血积于宫腔内,外出血不多而被忽略的。

2.软产道裂伤 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伤损及小动脉,血色鲜红。

3.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胎膜残留等。这些因素均可妨碍子宫收缩而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 在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胎盘剥离或产道有损伤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血不凝,不易止血。

二、急救与护理

原则是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

(1)宫缩乏力。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在有节律轻柔按摩子宫的同时,可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催产素10U,然后将催产素10~30U加于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良好收缩状态。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取填塞宫腔、结扎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等方法,挽救产妇生命。必要时切除子宫。

(2)软产道裂伤者,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是止血的有效措施。

(3)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粘连,均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可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物。胎盘嵌顿在子宫狭窄环以上者,应予乙醚麻醉后,手取胎盘。若为胎盘植入,应剖腹探查,必要时切除子宫。

(4)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出血稍多即做处理,使用药物以改善凝血机制,输新鲜血液,积极准备好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等抢救工作。

三、产后出血的预防

1.妊娠期 应注意孕妇的一般状态,加强孕期保健,对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要及时纠正;对不宜继续妊娠者应在妊娠早期终止妊娠;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如双胎、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有产后出血史等,应择期住院待产;已确诊为胎盘早剥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并应注意防止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2.分娩期 应加强护理,宣传分娩的知识,解除孕妇思想顾虑,使其与医护人员配合,注意休息、饮食、睡眠和室内活动,避免体力过分消耗和产程延长,正确处理产程。

3.产后 产妇应留于产房继续观察2h,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膀胱是否充盈胀满,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