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295页(4758字)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组织输送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当心脏发生心肌病损或长期负荷过重时,心肌收缩减退,不能将回心血液充分排出,以致使体内发生血液淤积(充血)。

一、病因

小儿时期心力衰竭以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见。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糖原累积病等亦为重要原因。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亦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儿童时期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急性肾炎所致心力衰竭最为常见。此外,克山病、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电解质紊乱和缺氧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发生。

二、临床表现

(一)年长儿

年长儿心力衰竭的症状与成人相似,起病多较慢。婴幼儿期起病急,发展快,多为完全心力衰竭。

1.左侧心力衰竭 由于左心排空发生障碍,使肺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肺淤血。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甲明显青紫,四肢发凉,脉搏快而弱,咳嗽,咯血,咯血性泡沫痰。肺部听诊,可闻到湿啰音和哮鸣音。

2.右侧心力衰竭 是左侧心力衰竭的后果。由于肺淤血后肺动脉压力增高,增加右心室负荷,当失偿时上下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造成全身淤血。表现肝脏肿大伴腹痛,颈静脉怒张,全身水肿,以下垂部位为甚,严重者可出现腹水、胸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

(二)婴幼儿

婴幼儿心力衰竭多为完全心力衰竭,其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特别是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时更易发生心力衰竭。患儿呼吸困难,在安静情况下每分钟呼吸也可超过60~80次,常伴烦躁不安、多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心动过速(每分钟搏动>160~180次);可有奔律,肝脏迅速增大、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颈静脉怒张和水肿不如成人明显;若出现水肿,仅涉及眼睑、颜面等部位。

三、急救与护理

急救与护理的目的在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一)急救

1.减轻心脏负担 休息是极重要的措施。为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可适当给些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饮食应限制盐量,一般每日饮食中的钠量应减至0.5~1g,给予容易消化及富于营养的食物,宜少量多餐。氧气吸入,可视呼吸困难程度而决定。保持大便通畅。

2.增加心脏搏出量 主要用洋地黄制剂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应用洋地黄类药物首先要达到洋地黄化量(饱和量),即心肌收缩达到最大疗效所需的剂量,达到效果后,每日继续用维持量。用药前必须询问清楚2周内有无服洋地黄类药物史;若用过,则应酌情减量。

3.洋地黄化具体给药方法

(1)快速给药法:用于急性心力衰竭。

1)西地兰(毛花丙甙):饱和量2岁以上小儿为每千克体重0.02~0.03mg,2岁以下为每千克体重0.03~0.04mg。首先给饱和量的1/2,余量分2次,间隔4~6h一次,多数患儿可于8~12h内达到洋地黄化。每次均用5%~10%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后由静脉缓慢注射。

2)毒毛旋花子甙K:饱和量为2岁以上小儿每千克体重0.005~0.01mg,2岁以下为每千克体重0.006~0.012mg,用10%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后由静脉缓注,必要时隔4~6h重复注射一次。

(2)缓慢给药法: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儿,常用地高辛,大于2岁的小儿饱和量为每千克体重0.03~0.05mg,小于2岁的小儿为每千克体重0.05~0.06mg。首次给饱和量的1/2,余量分2次,每6h口服一次,于12h达洋地黄化量。

(3)维持量:心力衰竭控制后,病因未除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等),宜长期服用洋地黄,预防心力衰竭复发。方法是末次给药12h后口服地高辛维持量,通常用地高辛化量的1/4~1/5,分2次口服。长期服用地高辛维持量者,宜每周用药6d,停药1d,并随时注意调整剂量,防止洋地黄中毒。

4.利尿剂的应用 使用利尿剂以减轻心脏前负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应用镇静剂、吸氧、限制钠盐摄入和给洋地黄类药物后,心力衰竭仍未控制者或有严重水肿的患儿,可使用利尿剂。常用利尿药有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

5.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扩张剂可改善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加心搏量,减轻心脏负荷,以减轻后负荷为主。适用于重症难治性心力衰竭,应与洋地黄同时使用。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酚妥拉明等。

6.β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受体兴奋剂的应用 β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受体兴奋剂作用于β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常用于紧急情况,尤其是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等。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基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护理

1.休息 年长儿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减轻静脉回流,从而减轻心脏负担;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新鲜,应住单间或少人房间。可采取看图书、听故事等方式使患儿安心休养。婴幼儿应有专人护理,避免哭闹,必要时用镇静剂,以保证患儿充分休息。

2.饮食 给易消化及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易产气食物)。宜少量多餐,因进食量多后消化道血流量需要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饮食中应控制钠盐,每日钠盐应减至0.5g。

3.观察 每日记录出入水量,每周称体重1~2次。

4.供氧 呼吸困难及青紫时给氧,一般采用鼻导管。插管长度从鼻尖至耳垂的1/2,避免过长插入食管。操作时应轻、快、准,避免损伤黏膜。输氧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以免阻塞影响疗效。

5.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时的护理 洋地黄具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又能减慢心率,从而使搏出量增加,改善临床症状。由于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因而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需要注意。一定要全面了解病情,在交接班时应记录并讲清用药时间、已用剂量、患者反应及全身情况等,日夜班均应定时巡视,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按时间及剂量给药。

(2)婴幼儿需量极微,在抽取药液时必须做到剂量绝对准确。若剂量太小,用1ml注射器不易计算时,可先用盐水稀释后抽取药液。口服时可先将药片磨成粉状,均匀地分包后喂给患儿,最好在饭前服,以避免呕吐。

(3)密切注意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少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视力模糊、色视等,有无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心动过缓等。

(4)服洋地黄前必须数脉搏,若年长儿每分钟低于60次,婴幼儿每分钟低于80次,应与医师联系后再决定是否应用。

(5)洋地黄类药物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心率减慢,气促改善,肝脏缩小,尿量增加,安静,情绪好转。

(6)应用洋地黄药物后,心力衰竭症状未见减轻反而加重,应认真寻找原因,如:药物是否按时给予,剂量是否准确,服后有无呕吐等;并与医师及时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6.控制钠盐和水分 心力衰竭患儿水肿的原因除静脉和微血管淤血外,钠水潴留使细胞外液增多,也是重要的因素,所以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是消除水肿的关键措施。重度心力衰竭给无盐饮食,轻度者给少盐饮食。对年长儿须要解释清楚,以取得配合。一般无须过度限制水分,但有肾功能不佳或严重心力衰竭时,应限制液体进入量。尽可能不做静脉输液或输血,必须应用时,应严格掌握液量及速度,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每小时记录一次液体进入量。

7.使用利尿药时的护理

(1)常用利尿酸、速尿类,能减少肾耗氧量,调整肾血流量,并能抑制肾小球对钠和氯离子的回吸收作用。静脉注射10~20min显效,可持续6~8h。双氢克尿噻口服后1h开始有利尿作用,可持续12h。因此,在应用时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服药时间,各种药物开始利尿时间,排尿量及患者反应等情况。

(2)利尿剂多在限制钠盐的情况下与洋地黄同用,所以易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症。护理时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如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腹胀、呼吸浅、心音低钝、心律紊乱时,及时与医师联系。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力衰竭患儿病情危急、变化迅速,因此须严密观察,定时测量脉搏及呼吸,若出现脉律不齐应改听心率,每次听2~3min,如有变化及时与医师联系。夜间更须提高警惕,一般30min巡视一次,巡视时应认真负责,及时发现变化并及时处理。

9.预防感染 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而增加心脏负担,对心力衰竭不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时,应住非感染病室内,以免交叉感染。

五、预防

(1)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待病情稳定时,除去慢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

(2)防止呼吸道感染。因上呼吸道感染常诱发风湿病复发,肺炎常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负担,易发生心力衰竭。

(3)心脏病患儿应安心休养,避免哭吵和过多活动。

(4)过快或过量地静脉内输液或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积极避免。

总之,心力衰竭对患儿危害极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每个护理人员应认真对待,严格遵守对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使患儿转危为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