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化学恐怖的重大医学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9页(6895字)

一、反化学恐怖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

①对参加反化学恐怖事件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医学防护;②对反化学恐怖事件伤病员进行快速诊断和及时分类;③进行卫生化学侦察,确定已发生化学恐怖事故的危害程度,周围环境受污染的界限和范围,有毒化学物质的严重性,事故的规模和后果;④对染毒病员进行洗消;⑤对反化学恐怖事件伤病员实施抢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和专科治疗;⑥妥善护送伤病员;⑦了解并应注意公众的心理危害程度,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⑧对反化学恐怖事件危害后果做出应急评价,对伤员进行体检及劳动能力鉴定;⑨组织业务培训及救援演练;⑩制定“反化学恐怖事件医学应急计划或救援方(预)案”。

二、应对化学恐怖袭击的医学策略

①必须认识到不正常的突发疾病可能是化学恐怖袭击事件;②实验室检验证实患者罹患可能由于化学恐怖袭击所致的疾病;③流行病学机构和医疗单位监测是否有相似的病例发生;④通过快速流行病学调查判断受染人群暴露的时间和地点;⑤在如何与公众和媒体交流信息、防止公众恐慌、检疫确定需预防的人群、为患者提供治疗等方面提出建议;⑥给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警察、消防人员等提供预防措施;⑦一旦突发疾病暴发,设置专用电话和网站以交流信息;⑧设置多个急救站,明确负责人,确定获取和运送抗中毒药品的途径和方法,制定药品分发的指导原则;⑨合理使用医院床位,对受到化学恐怖袭击的伤员给以快速的院内治疗,对接受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患者明确分类和登记;⑩确定污染地域是否需要洗消及洗消方法;⑾是否给老人和青少年以特殊的帮助;⑿对化学恐怖伤亡人员作出正确识别,确定伤亡的类型;⒀确定化学毒剂的特征,进行污染控制;⒁对污染食物和水的处理以及对水的监控和洗消;⒂对受化学恐怖袭击事件的伤员给以强有力的医学支持等。

三、健全充实国家反恐机构

①逐步建立军地一体,包括国防、司法、环保、卫生、科技等部门的反恐体系,统一协调和领导对恐怖活动的情报搜集与分析;②监控和管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研究、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③制定反化学恐怖活动的预案并开展针对性的人员培训;④组织有关反化学恐怖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防意识;⑤尽可能消除公众的心理恐惧;⑥指挥重点、敏感地区应急专业分队、应急响应专家小组的行动,不断增强我国对化学恐怖活动的威慑力。

四、建立全国性的反化学恐怖紧急救护专家组

组成强有力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应包括预警专家、防化专家、检测专家、防护专家、除沾染专家、特种医学专家、现场救治专家、毒理专家、解毒药物专家、创伤专家、外科专家、烧伤专家、内科专家、ICU加强医疗专家、麻醉专家等。专家组成员应统一组织、合理分工、灵活分组、具体负责。工作职能是对反化学恐怖重大医学问题进行研究,有关化学恐怖的信息与咨询服务,能在反化学恐怖行动中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治原则;提供快速毒物检测服务、科普教育与专业培训、特效解毒药物的生产、贮存和调配、化学恐怖毒物控制科学研究、制定化学恐怖的救援预案等。能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解决反化学恐怖中的重大医学问题,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五、加速反化学恐怖技术装备及医学救援装备的研制开发

尽快形成反化学恐怖的整体防御能力。基于反化学恐怖装备和防化装备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一致性,结合化学恐怖袭击的特点,加速改造国内现有的侦察、报警、防护、救治和洗消装备,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为反化学恐怖活动提供先进实用的方法。反化学恐怖行动的机动性和快速性,以及救援分队分散部署等特点,将影响医疗救治机构的类型和设置。因此,医疗设备和器材要求轻便灵活、高度机动、功能多样。要做到伤病员伤后5~10分钟就能得到现场卫生员的初期救治,并在1小时内到达确定性的医疗机构。现场医务人员的便携装备与中毒救治便携器能自动发射、接收和存储各种有关信息,提供救治方案。应急方舱、移动医院和“中毒救生与运送系统”等,能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加紧研制实用的化生战剂和鉴别侦检包、反应性皮肤除沾染清洗液、微芯片化生自动分析平台、轻型大气采样和化生战剂鉴别系统;化学战剂的检测和鉴别采用离子活动分光计,根据设定程序自主运行,进行实时检测,也可收集气溶胶样本供进一步分析,防范可能发生的化生战剂恐怖袭击。

六、研制简易防护器材和通用高效解救药物

将简易防护器材和通用高效解救药物配发到敏感地区的基层单位,为反化学恐怖赢得宝贵的时间;研究满足高大建筑、公共场所、狭窄空间及通风口处消毒需求的特殊消毒剂和技术装备,以提高应急反应部队的处置能力;建立有害化学物质资讯库和防化专业技术专家数据库,以确保现场诊断的正确性和处置方案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高技术成果,研制小体积、多功能,有高效机动性,便于不同环境、不同救援条件下使用的医疗救护装备。例如胆碱酯酶、磷酸二酯酶用于神经性毒剂预防;人血清丁酰胆碱酯酶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预防;多室自动注射针;先进的抗惊厥药。

七、设立一个反化学恐怖应急救援的高层急救指挥机构

反化学恐怖的应急救援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合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精干熟练的指挥管理人才。必须加强应急救援卫勤的组织指挥,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关负责应急救援及抢救的总指挥,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医学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由现场救护组、地方现场救护队、旅(团)卫生队救护所、当地地方医院和部队医院应急救治队、总医院反化学恐怖医学应急救援中心4级组成。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反化学恐怖医学应急指挥、救援和救治水平。

八、创建一条安全有效的绿色抢救通道

人类今天已步入了信息网络化时代,因此,创建安全有效的绿色抢救通道十分重要。同时,组成强有力的专家网可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救治。包括医疗救护网络、通讯网络和交通网络,保证这个通道高效运行。要充分发挥有关专家的业务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在远程医学方面,包括远程医学指导、远程会诊指导等,已可用于伤病员的救护(中毒医疗专家系统)。自动化卫勤指挥和先进的通信保障是维护卫勤保障能力的生命线。

九、建立快速反化学恐怖致伤分类系统

建立一支高素质反化学恐怖的抢救队伍,训练一批骨干,加强一线救治,研究改进快速解毒、搬运和后送伤员的方法,加快伤员后送,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提高化学恐怖致伤救治的最重要问题。

十、开展反化学恐怖的科学研究

深入探索反化学恐怖的重大医学问题,从基础开始对此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对化学恐怖致伤伤员进行追踪研究,建立有关伤型的动物模型,研讨致伤机制,研究特效解毒药物,提出有效的救治措施和方案,并加强有关应急救援技术的训练,研究确立并熟练掌握化学恐怖致伤伤员的洗消方案,不断提高化学恐怖时的整体救治水平。要研制一些新型的液体去沾染系统,最好是从市场上很易获得的工业用化学品,因为化学品药源丰富,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适合一线救治。研制更多的新型洗消器材,要求新型洗消器材向着洗消效率高、速度快、洗消剂消耗少、环境适应性好、机动性强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新型洗消方法的研究,如对抗毒油漆、微波等离子体消毒、吸附剂消毒、毒剂自动氧化、激光消毒、洗涤剂消毒及热空气消毒等的研究,为寻找经济、简便、迅速有效的消毒方法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洗消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洗消消毒灭菌淋浴车,研制简便实用的个人小型洗消消毒盒、消毒包、消毒袋等,可以自救和互救。训练正确选择洗消方法十分重要。研制防化急救箱、复苏器,可反复使用的自动注射器、中毒急救袋、毒剂袖珍检测仪等。

十一、建立反化学恐怖事件医学应急救援数据库

反化学恐怖事件医学应急救援中心要注意收集资料、情报,建立起反化学恐怖事件应急数据库,编制出化学恐怖事件致伤的诊断、救治、管理及统计软件,完善事故医学应急咨询和组织指挥信息辅助决策系统。为领导机关反化学恐怖事件医疗应急组织指挥、技术装备、药品生产和储备提供技术和决策咨询。

十二、重视化学恐怖中批量伤员的救治

化学恐怖事件中批量伤员的救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涉及救治伤员的通讯、运送、救治和医院的安排等。救援部门的任务是分类、评估、处理和转运。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极为重要,大量救治工作必须前伸到化学恐怖事故现场,重点包括伤检分类、实施急救医疗措施,以及通过通讯联络和高效的转运工具等,将危重病人迅速运送至适当的治疗单位。同时积极合理地安排院内救治,可有效抢救更多的伤员。严重化学恐怖事故病人若在入院前得不到及时、有效挽救生命的措施和迅速转运,则往往死于事故现场或转运途中。

十三、坚持科学的救治原则

应该重视化学恐怖伤后1小时内“黄金”抢救时间,10分钟的“白金”抢救时间。

对化学恐怖事件的伤员初期的现场急救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现场急救工作,广泛普及心肺复苏现场抢救技术,提高全体人员自救、互救的知识和能力。而通讯、运输、医疗是院前的三大要素,必须充分发挥各个因素的功能与作用。重视伤后1小时内“黄金”抢救时间,10分钟的“白金”抢救时间,使伤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治,这样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遭受化学恐怖事件的特重症伤员,需对中毒等因素所致的多重损伤进行兼顾和并治。迅速组织强有力的抢救组进行抢救,加强治疗和护理。遭受化学恐怖事件的特重症伤员在临床上病情发展迅猛,救治极为困难,死亡率极高,所以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解毒,抗泡剂,恢复微循环,防止微血栓形成。早期使用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早期气道湿化,对重度吸入中毒病人坚持早期气管切开,抗过敏或碱性中和剂的应用,消除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适当的体位,高流量吸氧,保证组织细胞供氧,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积极促进机体的修复和愈合;做好后续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对窒息性气体引起的化学恐怖事件,它们引起急性中毒事故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应该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方案”的急救措施。

由于新的化学物质被不断发现和利用。截至2000年8月,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已达到32462579种,其中640018种实现商业用途。我们日常接触的化学商品总数为几万种,且每年约有1/3更新。日常接触的化学物种类有8万种,我国登记生产的化学产品总数已超过45000种。所以必须针对新的化学物质加快特效解毒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十四、治疗药物的储备

化学恐怖发生时,往往出现大量的中毒伤员。如1995年的日本东京地铁中毒案,有6000人中毒,这时,治疗应用的药物是大量的,有些中毒是罕见的,需要的解毒药物也是非常不常用的。据美国调查,只有29%的医院备有治疗50例沙林中毒病人的阿托品。但化学恐怖事件毕竟是突发的,医院储备许多针对化学恐怖的药物(有些是非常不常用的)不但容易造成浪费(因每种药物的有效期是一定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解决药物储备上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研究,应该在国家反恐机构的统一组织下研究、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治疗药物。

十五、注意公众的心理危害程度

发生化学恐怖事件时,将面临的问题有:①公众对毒物暴露可能带来的长期健康危害的担心程度增高;②公众期望军队了解所在环境的威胁和能早期诊断与救治;③故意造成事件影响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大批患者突然进入医院系统的可能性增大;④使大批人员长期暴露于对健康有危害的低水平有毒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增加。应了解并注意公众的心理危害程度,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十六、进行化学恐怖防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和训练

为了提高反化学恐怖的防护意识,进行防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和训练是防护的重要环节,其中编着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有重要意义,主要用于受化学恐怖伤员处理的训练和教育,其目的是为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尽快提供化学恐怖伤员预防治疗方面的相关资料。该手册应该体现中国的特色,体现中西医治疗的特色。利用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进行多种方式培训是一种重要手段,美军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此外,各国都非常重视自救互救训练。它分成3部分:①学会判断伤情,掌握人工呼吸、止血和抗中毒的方法,会使用绷带,固定骨折,搬运伤员;②学会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时自救互救的方法:注射抗毒素、静脉注射、烧伤急救、识别和处置环境应激;③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掌握预防传染病、昆虫叮咬、冻伤、中毒、中暑和急性高山病的方法。

十七、反化学恐怖救治人员的储备

化学恐怖虽然是局部的,但伤员的批量性和伤情伤类的复杂性特别突出。建立反化学恐怖救治中心或培训基地,对人员进行“模块式”组合,开展医学模拟教学,这是训练和储备反化学恐怖救治人员的途径。

十八、卫生化学侦察

目的是要确定已发生化学恐怖事故的危害程度,周围环境受污染的界限和范围,有毒化学物质的严重性,事故的规模和后果。还要指出对事故现场人员的各项防护措施,预防中毒人员再次受到化学毒物的不良作用。在极端情况下可利用下列各种方法进行医学侦察:直接调查灾区和各受灾点,取空气、土壤、水和粮食样品进行化验检查,查阅医疗机构、兽医机构和当时居民所保存的当地发病资料,查对取得的数据,研究存档资料。医学侦察还应该是及时的,及时获得的资料对预防救援人员免受不良影响最为有效,迟到的资料虽然也很重要,但无实用价值。为避免这种情况,应结合具体情况,对辖区进行经常性医学观察。

十九、重视化学恐怖事件致伤伤员的远期效应

必须重视化学恐怖事件致伤伤员的远期效应。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基肼中毒动物实验发现,75%的大有肺纤维化,个别大鼠出现肺低分化腺癌,远期效应明显。这与我们到基地现场进行中毒人员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后,现在已经受到关注的海湾战争综合征也警示我们要重视这一问题,提示我们抢救治疗必须越快、越早越好,同时应在整体治疗时,对化学恐怖事件致伤伤员的远期效应进行兼顾和并治,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预防。

原则上,许多技术可用来快速检测和发现化学袭击,或者用于爆炸前炸药的检测。虽然在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上已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迄今为止所开发的有效实战系统的数量仍然较少。应制定一项新计划,统一管理和协调与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研发工作,重点是开发能用于实战的系统。需要继续寻找有前途的新型传感器,更好的传感器应以新技术和新原理为基础。此外,关于如何检测动物和识别微量化学物质的基础研究可以产生新概念,从而生产出更好的广谱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系统并降低对警犬的依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