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中毒的救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156页(1734字)

二氧化碳为无色无臭的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二氧化碳可压成液态储存在钢瓶中,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成雪状固体,称为干冰。

在储藏蔬菜、水果、谷物等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的仓库中;在长期不开放的煤矿和下水道作业;在制革和酿造工业;装灌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铰、尿素等化学工业中,均可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一、毒理

正常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4%,而人体呼出气中含量约为4.2%,肺泡气中含量约为5.2%。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约为46mmHg)高于肺泡的二氧化碳分压(约为40mmHg),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弥散进入肺泡。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并超过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时,则不仅血液中二氧化碳不能弥散进入肺泡,其通过肺泡的速度较氧通过肺泡的速度更快。

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是有毒物质,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对机体产生毒性:对呼吸中枢先兴奋,后抑制,最后导致呼吸中枢麻痹。通常在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至正常的2倍左右,即出现精神症状。其毒理作用为:①高浓度二氧化碳本身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使机体发生缺氧窒息。

动物实验证明,纯二氧化碳引起动物死亡较纯低氧所致的死亡更为迅速。在正常含氧(20%)的气体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动物的死亡率亦随之增加。以上实验结果均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是具有毒性的。

二氧化碳中毒的病理变化为气管黏膜下的血管明显充血,黏膜下层以及黏膜上皮之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肺充血和水肿;胸膜充血;肾脏充血等。

有人认为在低氧情况下,8%~10%的二氧化碳浓度,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死亡。皮肤接触干冰,还可引起局部冻伤。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气急、胸闷、呕吐、全身无力、嗜睡等。有时可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流泪、瞳孔缩小。眼底检查有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发展有心动过缓、呼吸困难、发绀、发热、惊厥、昏迷、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呼吸中枢麻痹。如吸入极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而死亡。急性期过后有的可留有嗜睡及记忆力减退。

三、诊断

最重要的依据是测定现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排除硫化氢中毒的可能性。

四、预防

(1)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二氧化碳中毒的知识。

(2)要经充分通风或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入前可用下列方法检查二氧化碳浓度:①点灯试验:当大气中二氧化碳超过1%时,灯焰即熄灭;②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达3%时小白于20~40秒内死亡,因此可先放进小动物进行观察,也可达到预测目的;③加4ml0.02N氢氧化钡溶液于吸收管中,再加1滴酚酞,抽气400ml,若吸收液不褪色(其他酸性气体有干扰),则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若试验证明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存在,则进入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五、治疗

(1)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尽快吸入氧气,必要时用高压氧治疗。抢救人员应佩戴有效的呼吸防护器。

(2)注射呼吸兴奋剂;有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应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四肢痉挛可给予较大剂量的镇静剂;长期高热和惊厥用冬眠药物,其他如肺水肿、脑水肿等应对症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