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茶的楹联有哪些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茶艺百科知识手册》第23页(1337字)

楹联又叫“楹贴”、“对联”、“对子”,其出现最早可推至五代、西蜀时期。楹联的联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字的声律相对,平仄协调,音节一致,词性相同而意相对或相似,并且忌讳上下联重复出现同一个字,成为排列整齐,对仗骈骊,读起来铿锵上口的对偶句。

楹联的文体甚宽,韵文、散文、白话文均可,体式有律诗类、古诗类、集文类等等,字数少则三言、四言,多则十多个字,甚至几十个字。书体有篆、隶、行、草、楷各种,其内容有喜迎新春的春联,有贺人新婚或祝寿的喜联、寿联,以及挽联等特定内容的楹联。有关茶事内容的联对亦不在少数。由于长期悬挂,楹联虽多亦难以保存,故多见于清代晚期之作。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是郑板桥写的对联。板桥幼年丧母,由乳母教养,后应科举康熙时中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十年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县令。罢官归里后,在扬州卖画为生,绘画多写兰、竹、石,尤精墨竹,其笔下的竹瘦遒劲挺拔,清癯雅脱。

此联书法以楷、篆隶为体势,兰竹画笔意趣,长短斜正,行气虚实相生,错落有致,斜曲穿插,转换灵动,使得联文整体布局效果实中有奇趣,绮丽中见平淡。而联文不仅对仗工整,句意各自独立又相互因依,且反映板桥画墨兰喜用“宣德纸”,喝茶用的杯子则喜好“成化窑”的生活趣事。古人在品味香茗之时,又可把玩、观赏这玲珑剔透、釉色清雅、纹式隽美之物,口目必然双畅。成化窑茶杯因而成为世人追求的名贵之物,而板桥熟谙茶事,品茗题诗作画的生活亦尽显联中。

“溪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沉屑为书熏。”此联为伊秉绶所作。伊秉绶(1754~1815),字级似,号墨卿,福建长汀人,清乾嘉年间着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以隶书见长,结体雄伟,笔墨厚重,气势宽博,充满阳刚之美。此联书法为行书,结体瘦长,用笔清绝,带有篆书意趣,隶书结体,这一点颇类颜真卿。联文中提到的“沉屑”当为沉香木屑,作者根据茗芽、沉香俱芳且有防虫解毒之功效,特将其两物融入联文中,构思巧妙,对仗工匀,使读者从联文那别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和内容中,获得一种异样的、来自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书香、墨韵、茶意的感染与熏陶。

“瀹茗夸阳羡,论诗道建安。”隶书联是清代书法家所作。这位书法家(1622~1694),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人。工书法,从秦汉残碑碣石中汲取营养,试图以隶书精密的结构和遒健用笔来纠正清代圆媚靡弱的书风。他主要学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此联笔画平整沉着而顿挫飞扬,结体开拓,每个字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却富有变化,既多姿又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字体的娟秀、笔画舒展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的新意。联文对仗工整,构思奇妙,“瀹”对“论”,“茗”对“诗”,“阳羡”对“建安”。短短五言联文,不但声律、音节、词性相对巧妙,且充满了“诗情茶意”,令人回味无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