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锈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5页(794字)
【症状】 为害花、叶和花茎。初发生时,叶片和茎上产生疱状斑点,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初期为寄主表皮所覆盖,后来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在病斑周围呈淡黄色。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孢子堆覆盖,使整个叶片发黄。在萱草生长末期,产生长椭圆形或短线状斑点,即病菌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埋于表皮下,表皮不破裂。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受害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萎脱落。
【病原菌】 属担子菌纲,锈菌目,萱草柄锈菌。Puccinia hemerocallidis Thüm。夏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橙黄色,内有1~3个油球,孢子表面有刺。冬孢子棍棒状,黄褐色,双胞,顶端壁较厚,下部具短柄(图5-81)。
图5-81 萱草锈病
1.被害叶片 2.病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在被害萱草上越冬。次年在植株上形成大量夏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在浙江于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8月下旬至9月,冬苗长30厘米时,也可发病。温暖潮湿天气,病害蔓延。温度低或温度太高,又干燥,不利于发病。植株太密,通风透光差,地势低,缺肥或氮肥过多,发病常较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初见病叶,及时摘除烧毁。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20%粉锈宁乳剂2000~4000倍液,或97%敌锈钠200~300倍液,或12.5%稀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上一篇:大花萱草炭疽病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