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褐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20页(777字)

【症状】 受害叶片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单生,不联合,直径2~8毫米,边缘明显,深紫红色,中部淡黄至灰褐色。子实体两面生,多数在叶背,为淡榄色霉状物。严重的病斑多至数十个,病叶呈凋萎状,后期常穿孔,影响植株生长及观赏。

【病原】 冠花褐斑病原菌为Cercospora celosiae Syd.。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弯曲,不分枝,淡褐色,向顶端色渐淡,有0~ 3个隔膜,大小为25.2~64.8微米×3.6~4.7微米,膝状屈曲0~3处。分生孢子无色,直或微弯,针形,隔膜多而不明显,基端平切,向顶端尖削,大小25.2~100微米×3.6~4.5微米(图6-6)。

图6-6 鸡冠花褐斑病

【发病规律】 在广州7~10月常见发生,12月少量发现。湿度大,温度较高时,病斑上霉状物较多。一般在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土壤贫瘠,通气不良,植株生长势衰弱的发病较重。病菌可在病株或病落叶上度过不良环境,气候适宜即产生分生孢子,反复多次侵染。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盆栽花每年换盆土,以减少侵染源。

(2)加强花圃管理,增施有机肥,筑高畦,排积水。盆栽植株应放置在阳光充足之处,防止过于荫蔽潮湿。

(3)发病期间,可喷0.5%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75%可湿性百菌清600~8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