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55页(824字)

【学名】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别名】 刺毛虫。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有矮牵、梅花、腊梅、西府海棠、桃花、月季、石榴、樱花、红叶李、郁李等。幼虫食叶,5龄以后,可把整片叶吃光,仅留主脉。幼虫体上有毒毛,能刺痛皮肤。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翅展35毫米。头和胸背黄色,腹背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2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1条伸至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横脉纹为1暗褐色点。后翅灰黄色。卵扁平、椭圆形,黄色。(图6-32)。老熟幼虫长约24毫米,黄绿色,背面有两头宽中间狭的鞋底状、紫红色斑块。蛹为离蛹,椭圆形,长约13毫米,黄褐色。茧灰白色,椭圆形,表面有黑褐色纵纹。

图6-32 黄刺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茧

【生活习性】 在江苏、浙江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4月化蛹。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出现。羽化后交尾,次日即产卵。数粒卵一起产于叶背。卵期5~6天。初孵幼虫先取食叶的下表皮和叶肉,仅剩上表皮,呈圆形透明小斑。5龄以后分散取食,可把整片叶吃光,仅剩叶脉。7月幼虫老熟时,先吐丝缠绕枝干,后吐丝和分泌粘液结茧。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大量出现,秋后在枝干上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人工用小刀挑刺越冬虫茧。成虫羽化期,点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为害时,喷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200~500倍液,或喷敌百虫1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