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白蚁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82页(1567字)

【学名】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分布与为害】 在华东、西南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有南洋杉、梅花、碧桃、紫薇、白玉兰、桂花、牡丹、芍药、合欢等。以工蚁营巢在土中,取食根、枝干,使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提前落叶,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长翅繁殖蚁体长13~15毫米,翅展20~25毫米。体黄褐色。翅淡黄色。单眼、复眼发达。前胸背板前宽后狭,前、后缘向内凹。翅基部有1条横肩缝,经分飞脱翅后,翅即由肩缝处折断。翅脱落而残留下翅的基部叫翅鳞。前翅鳞盖于后翅鳞之上。有翅繁殖蚁成为原始蚁王、蚁后之后,蚁王较有翅繁殖蚁色较深,体壁较硬,体略有收缩。蚁后发育到一定阶段,腹部增长很大,而其头、胸部仍和有翅繁殖蚁一样,只是色较深。补充繁殖蚁的体色较深,体壁较软。中、后胸类似若虫状态的小翅芽,一般称为短翅补充蚁王、蚁后。兵蚁体长5.3~5.8毫米。头部卵圆形,黄色,很大,最宽处在头的中部。单眼、复眼均退化。上颚发达,镰刀形,左上颚基部有1深凹刻,其前有4个小突起,愈向前愈小,最前的小突起,位于上颚中点之后,颚面的其他部分光滑无齿。前胸背板平坦,较头部狭窄,前缘及后缘中央有缺刻(图7-3)。

图7-3 家白蚁

1.蚁后 2.蚁王 3.蚁卵 4.幼蚁 5.补充繁殖蚁 6.兵蚁 7.工蚁 8.长翅繁殖蚁若虫 9.长翅繁殖蚁 10.脱翅繁殖蚁

工蚁体长约5毫米,头前部方形,后部圆形。无额腺。单、复眼退化。前胸背板前缘略翘起。

【生活习性】 1个巢群经过相当长阶段发展后,开始产生繁殖若蚁。若蚁蜕皮数次,变为长翅繁殖蚁。家白蚁,基本上当年羽化,当年分飞。纬度愈低地区,分飞愈早。一般在4~6月,每个巢群有长翅繁殖蚁数千至1万多头。巢群中有翅繁殖蚁,经过2~6次分飞才完成,历期10~15天。在黄昏、下雨前闷热天气分飞,飞距100~500米,落地脱翅后,雄虫追逐雌虫交尾后钻入土、木中营巢定居,成为巢中原始蚁王、蚁后。经过3~13天开始产卵。当年只有蚁40头,到2、3、4年才分别发展到50,1250,5000头,至第四年开始出现有翅繁殖蚁。此时蚁后腹部膨胀,产卵量剧增,群体蚁数迅速增多。一巢群只有1对蚁王、蚁后,他们起繁殖作用。蚁王、蚁后死后,由补充繁殖蚁王、蚁后继位,但生殖力较低。

工蚁数量最多,负责取食、筑巢、开路、照料幼蚁等。是花卉中直接破坏者。兵蚁数量少,是群巢的保卫者。

巢多为椭圆形,高达1米以上。由木纤维、泥土、排泄物和唾液筑成。外围一层疏松泥壳构成防水层,内有重叠层巢片作同心圈排列成蜂窝状巢体,中心有一坚固、内壁光滑的王宫,形如肥皂盒,是蚁王、蚁后的住处。有几个副巢,无蚁王、蚁后居住。巢内通道中主、支蚁道四通八达。主巢上部地表有不规则点状分飞孔,在附近墙、木头上有通气孔,巢下方有粗大吸水线。

最适温度25~30℃,17℃时集中主巢附近活动,食少,耐高温,于37℃下生活仍正常。巢多筑在近水源的高处。

【防治方法】 点灯诱杀有翅蚁。沿外露的蚁路、通气孔挖巢灭蚁。在分飞孔或蚁道上撒灭蚁灵粉剂,每巢8~30克。不把有蚁巢的花木带至他处,以免扩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