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00页(2252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的种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主要含有牵牛子甙、牵牛子酸、脂肪酸及糖类等成分;苦、寒、有小毒,入肺、肾、大肠经;属攻逐水饮药。

〔功效主治〕 逐水下气,通便消肿,杀虫消积。适用于湿热便秘,蛔虫腹痛、水肿喘满、二便不利等病证。

〔本草撷英〕 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甄权: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虚肿,落胎。

时珍: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病门。

备要:辛热有毒,属火善走。入肺经,泻气分之湿热,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通下焦郁遏。

〔名医心得〕 岳美中:(1)偏食 黑白丑各等分,炒熟碾筛取末。用时以一小撮药与糖少许喂服。此方系老友高聘卿所传,屡经投用,效如桴鼓。[1](2)伤食 小儿伤食,鼻下从人中两旁发炎,垂两条韭叶之红线,有时发热,不喜食,或有口臭者。用黑白丑等份炒熟碾筛取头末,以一小撮合红糖少许服下,大便微见溏,红线立消,伤食即愈。(3)小儿惊吓 小儿受惊吓,或生气存食,出现不思饮食,大便干燥,人中穴处发红,鼻根发青,睡眠易惊,无名指关节屈伸时格格作响,用黑白丑炒焦,每天服一小撮(约1克),以泻为度,效果较好。[2]

王季儒:肝气胃痛 二丑取头末10克,砂仁5克、紫叩5克,共研细末,每于痛时服1.5克,有立即止痛之效。盖二丑下气散结,气下则痛止矣。[3]

孟景春:阳虚饮停胃痛 二丑:肉桂:沉香=3:2:1,研末,每服1.5~3克,治疗中阳不足,饮停所致胃痛有较好的疗效。[4]

唐致平:水湿型肾炎 肾炎水肿,病势已急,正气未衰者,当急治其标,用炒黑丑100克、沉香5克,共研细末、生姜汁15克、蜂蜜200克炼蜜为丸,每服15克。一般药后2小时排稀便3~5次,以后即泻水,势如暴注,浮肿得以速退。得水泻后,小便亦往往随之通畅。待水肿消退近于正常时,宗“衰其大半而止”的法则,给以胃苓汤扶正利湿调理之。水湿久聚之证,用下法往往收效显着。如只利小便,往往适得其反而尿闭更甚。因病邪盛,常导致肾功能减退,不能发挥其化气行水作用,泻大便正是因势利导,水湿由肠道排出体外,不仅浮肿很快消失,肾主水之功能亦得以恢复,小便亦畅通矣。[5]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在用利尿药无效时西医往往亦采用甘露醇类口服导泻,以期毒素由大便外排,对“救急”确有一定的作用。中医尽管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收效却是相同的。可见,中西理论虽然不同,但亦有互相借鉴之处。

刘绍勋:诸实滞 无论是中焦湿热壅滞或水液潴留,皆可用牵牛攻之、逐之、消之。治这类病,如肾炎、尿毒症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危笃病人,往往大显身手。临证宜用熟牵牛,炮制后一可减其毒性,二可缓其燥烈,三可去其辛辣刺激之味。基本剂量15克(每剂),体壮者可用至30克。[6]

〔药理与应用〕 1.泻下作用:乙醇或浸剂对小有泻下作用。牵牛子素对肠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增加肠蠕动,引起肠粘膜充血、分泌增加,呈泻下作用。用量过大可引起水样泻。临床用于大便秘结属实证者。

2.其他作用:尚有增强基础代谢、杀蛔虫及绦虫等作用。临床用于肠虫症等。

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主要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言语障碍、昏迷等,应引起重视。

〔剂量用法〕 2~6克,煎服;0.3~0.9克,入丸、散。

〔按语〕 本品苦寒,善逐水饮,为治胸水、腹水之要药。本品有毒,属狼之剂,然为名医广用,且收效颇着,未见明显副反应。经云“有故无陨,亦无陨也”,有是证即用是药,确为用药之名言。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用法剂量,亦属必需。否则,有胆无识,必致偾事。另外,对体弱脾虚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参考文献】:

[1]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2:81

[2]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话集.中医古籍出版社,1981;7:65。

[3]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178

[4]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185

[5]夏洪生.北方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88;5:22

[6]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2:10.11

上一篇:商陆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