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大褐斑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37页(858字)
【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部,花茎也会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及边缘,严重受害时,全叶病斑累累。病菌侵入后,初期出现褐色小点,不久扩大成纺锤形的红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晕圈,中部产生褐色小点。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成长条形大斑块,直至全叶干枯,全株死亡(图8-6)。
图8-6 水仙大褐斑病
1.症状 2.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病原】 为Stagonospora curtisii Sacc.。病部的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丛生,扁球形,直径140~180微米。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大小18.9~27微米×6~7.9微米,有1~3个隔膜,分隔处稍缢缩,内含油球。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球茎的表皮上端或枯死的叶片上越冬。球茎发芽时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分生孢子侵染新叶。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此病在广州3~4月发生较严重。低温、阴雨、多雾年份比干旱年发病严重。水仙单托或双托品种同样染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修筑高畦,注意排水,增施钾肥,促使植株强壮,以提高抗病力。
(2)收获后清理大田病叶。将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同时勿将病株残体混入肥料。
(3)选用无病的种球。种植前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种球15分钟消毒,可杀死表面的菌丝体。
(4)从水仙萌芽开始,定期喷75百菌清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代森锰锌700倍液。药剂应交替使用。发病期每隔5~7天1次,连续喷4次。
上一篇:蕉包虫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