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褐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75页(741字)

【症状】 为害叶片、叶芽和花蕾。在植株上,以下部叶片发生较多。病菌多从叶片和苞片的边缘侵入。初期病斑呈黄褐色小斑,扩展后边缘暗褐色,内部黄褐色,最后呈赤褐色、不规则形大斑。病斑内缘有深褐色的隆起线,与健部界限明显(图9-4)。

图9-4 山茶褐斑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病原】 为Phyllosticta camelliaecola Brun。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埋生于病组织内,后突破表皮外露。灰暗色小粒点是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5~6微米×2~3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山茶叶片或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等传播。此病在天津多发生在6~9月间,在广州3~10月均有发生。高温干燥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栽培管理,促使植株生长旺盛,以增强抗病力。

(2)收集残株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病菌。

(3)发病期喷药保护。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特别是在花蕾形成期,更应注意防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