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叉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88页(816字)

【学名】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分布与为害】 分布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寄主有茶梅、金花茶、山茶、银杏、柑橘等。成、若蚜刺吸寄主新梢、嫩叶的汁液,造成枝叶卷缩,并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成蚜体长2毫米,近圆形。体暗褐色。后足胫节基部有1行短发音刺。胸、腹部有网纹。腹管长筒形,尾片粗圆锥形,有长毛28~31根。尾板长方形,有毛19~25根。有翅孤生雄蚜体长1.6毫米,黑色。触角第三节有圆形感觉圈5~6个。翅透明,无色,前翅长2.5~3毫米,中脉2分叉。腹部背面两侧各有4个黑斑。尾片短图9-13)。卵为长椭圆形,长径0.5~0.7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转为棕色至黑色,有光泽。若蚜与成蚜相似。色淡黄至淡棕色。1龄若蚜触角4节,2龄触角5节,3龄6节。

图9-13 茶二叉蚜

1.有翅成虫 2.无翅成虫 3.若虫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0~20代。以无翅胎生雌虫或若虫在树丛中越冬。次年春初开始为害,5~6月繁殖最盛。10~11月发生亦较多。集中嫩梢、嫩叶、主脉两侧为害。同时逐渐产生有翅蚜,迁移到其他新梢上胎生,不断为害。无翅胎生雌蚜产幼蚜20~45头,有翅胎生雌蚜产幼蚜18~30头。两性蚜交尾后,雌蚜产卵于叶背。每雌成虫产卵4~10粒。繁殖适温25℃。雨水过多或过干对它均不利。

【防治方法】 越冬初与早春若蚜活动时,喷2.5%溴氰菊酯3000倍液。1周喷1次,连续喷2次。5~6月繁殖盛期,或10~11月发生较多时,喷40%氧化乐果或敌敌畏1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