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胸叩头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04页(993字)

【学名】 Agriotes fascicollis M iuwa。

【别名】 细胸金针虫。

【分布与为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山东、新疆、广西、陕西、黑江、山西、宁夏、云南、河南、内蒙古等地。寄主有扶桑、桂花、白玉兰、落叶松等。食性杂,为害多种花木、幼苗的根、嫩茎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宽2.5毫米,细长形,背面扁平,被黄色细短毛。头、胸部棕黑色,鞘翅、触角和足棕红色。触角略呈锯齿状,第一节粗长,第二节球形,有光泽。头顶横凸,刻点深而细密。前胸背板略呈圆形,长大于宽,基部与鞘翅等宽,侧边很细,中部之前向下方弯曲,后角尖锐,顶端略上翘,表面拱凸,刻点深密,小盾片略似心脏形。鞘翅狭长,末端渐尖,翅面具9行规则深刻的点沟(图9-79)。卵为圆形,乳白色,直径0.5~1毫米。幼虫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体细长圆筒形。第一胸节之长等于第二、三节胸节长之和。腹部1~8节各节等长。尾节圆锥形,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近前缘两侧各有褐色圆斑1个,顶端具1个圆形突起。蛹长8~9毫米,纺锤形,乳白色至黄色。

图9-79 细胸叩头虫

1.成虫 2.幼虫 3.幼虫尾节

【生活习性】 在东北3年完成1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中旬成虫出土活动,6月下旬出土盛期,6月上旬至7月产卵,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幼虫老熟,开始化蛹越冬。8~9月成虫羽化,当年不出土。卵期15~18天。幼虫发育到第三年7~8月化蛹。蛹期10天。

成虫晚间出土活动,喜食花木叶片。卵多产于植株根际土中,入土深达21厘米。幼虫喜湿怕干,60%~90%湿度均能生存,7~11℃的土温最适宜。土温达17℃时,虫向下钻。春秋两季在土表层活动,冬夏潜入深土中。

【防治方法】 春、秋季翻土灭幼虫。用20%甲基异柳磷乳油配成0.05%液拌种,晾干后播种,保苗。穴施3%呋喃丹,每67米2350克。

上一篇:野蚕 下一篇:茉莉花炭疽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