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葡萄设施栽培的现状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葡萄早熟栽培技术手册》第90页(989字)

世界上的葡萄设施栽培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在温室内发展葡萄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到1940年时,荷兰大约有5000个葡萄温室,比利时有3500个葡萄温室。明治初期日本从欧美引进了很多葡萄品种,但是适应日本多雨气候条件的品种很少,特别是欧亚种品种很难露地栽培成功。为了避开多雨的影响,将其种在玻璃温室内,这样,便开始了日本的葡萄设施栽培。日本的葡萄设施栽培发展迅速,90%以上集中在冈山县。冈山县的葡萄设施栽培面积为1139公顷,占全部葡萄栽培面积的64%(1989年)。1886年冈山县开始用温室栽培葡萄,1961年日本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后,从资金、技术和物力等方面对农业生产大力支持,温室葡萄也得以迅速发展,1965年达117公顷,1969年面积达到499公顷,1985年达到1200公顷。发达国家都有较大面积的葡萄保护地栽培。

我国保护地葡萄促成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葡萄的保护地栽培研究有了新的发展。1978年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开始利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又在塑料大棚内实验成功。80年代初,辽宁各地的设施栽培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葡萄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的葡萄保护地栽培有了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葡萄设施栽培面积达到了1.3万公顷左右,已成为葡萄栽培的新方向和新趋势。设施栽培葡萄提早成熟,扩大种植范围,经济效益显着,是农村投资的一个新的热点。

近10年来,四倍体欧美杂种在我国南方得到了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方的葡萄面积为3.064万公顷,年产37.1万吨,在南方地区的农村经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葡萄的迅猛发展,品质不高与数量饱和的矛盾逐渐出现,尤其是品质问题。避雨栽培和促成栽培便成为我国南方葡萄优质栽培的新途径。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水量1200~2000毫米,6~7月份雨水较多。用避雨栽培的形式阻止雨水,降低湿度,使得葡萄成熟度一致,上色均匀,果粒大小整齐,果面洁净,糖分较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