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针松落叶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98页(777字)

【症状】 病菌为害五针松、白皮松、红松、黑松、尾松、华山松、黄山松、油松、银杉等。一般发生在2年生的针叶上。5月底6月初开始发病,在针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段斑,到8月初病斑逐渐扩大,后病叶由黄绿色转变成红褐色,并开始脱落。到11月,病叶转成黄褐色,并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即性孢子器。此时针叶大部分脱落。第二年3、4月,在落叶上产生有光泽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盘。每枚针叶上子囊盘少则4~5个,多则10~20个(图10-14)。

图10-14 五针松落叶病为害状

【病原】 为松针散斑壳Lo phoder mium pinastri(Schrad ex.Fr.)Chev.。

【发病规律】 秋季,子囊盘在病叶上形成,以初生双核菌丝体的原始子实体越冬。在原始子实体内产生初生造囊菌丝,翌春形成再生造囊菌丝,而产生子囊孢子作为初次侵染病原。4,5月子囊盘成熟,在雨天、潮湿条件下,子囊盘吸水膨胀,吐出子囊群,散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自松针的气孔侵入,经过1~2个月潜伏期出现明显症状。梅雨季节不仅有利于孢子释放,且有利于病菌侵入。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栽植不宜过密,保持花圃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4、5月开始,每隔10~15天,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连续3~4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