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毒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04页(1200字)
【学名】 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
【别名】 松茸毒蛾、松茸青蛾。
【分布与为害】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寄主有日本五针松、雪松、马尾松、黑松、云南松等。幼虫食叶,从针叶中部取食,造成大量断叶,严重时将叶吃光。
【形态特征】 成雌蛾体长18~25毫米,翅展40~59毫米。头、胸、腹、翅、足全体暗灰白色,带褐棕色。触角栉齿黄褐色。足的胫节和跗节有黑斑。前翅散布不明显的波状黑纹,横脉纹呈半月形黑环。前、后翅反面中央有1个灰黑斑。雄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30~40毫米。触角羽状。体色较雌蛾深。翅面波状纹等比雌蛾明显。前、后翅反面与雌蛾一样有1灰黑色斑。卵灰棕色,圆馒头形,直径1毫米,中间凹陷,并现出1黑点(图10-17)。
图10-17 松毒蛾
1.成虫 2.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部红褐色,体黄棕色,杂有不规则黑色、青黑色斑及纵线。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束棕黑色长毛,第一至四腹节背面各有1黄褐色毛刷,第七腹节背面有翻缩腺,第八腹节有1束棕黑色毛,其余各节瘤上密生棕黑色毛。蛹长14~22毫米,棕黄色,短圆锥形,背面有毛丛,腹端有坚硬的臀刺。茧长20~35毫米,椭圆形,黄褐色,外附棕黑色毒毛。
【生活习性】 在广西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次年3月开始羽化。幼虫第一代在4~5月为害。在浙江、湖南等地,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羽化,第一、二代成虫出现期分别在7月上旬,9月中旬;第一至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在5~6月,7~8月,10月。11月上、中旬进入越冬期。不同虫态的历期:卵5~6天,幼虫1~2个月,蛹12~14天,成虫1周。越冬幼虫期100~120天,越冬蛹期80~120天。
成虫羽化当夜即可交尾,次日产卵。生长密茂浓绿的松林针叶上,堆成不规则卵块。每块有卵50粒以上。每雌蛾产卵250~500粒。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力强。幼虫1~2龄时,体毛长而密,能吐丝下垂,随风飘散,3龄后不再有吐丝习性。取食全叶,常从叶中部取食,造成大量针叶掉下地面。幼虫多数6~7龄,少数8龄。
【防治方法】 灯光诱杀成虫。幼虫盛孵期,喷3号灭幼尿20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200~4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