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34页(818字)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的代表作。1755年4月初版于阿姆斯特丹。全书由前言、正文、附注3个部分组成。前言包括献词(《献给日内瓦共和国》)和“序”;正文部分包括“本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作者附注”共19条。该书叙述了产生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它反映了法国1789年革命前小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消灭社会不平等的政治要求,为当时的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书把产生不平等的原因归结为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作者认为,在原始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平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财产被确定下来,出现了贫富不均,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中,法律和国家出现了,私有财产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强者对弱者的统治也合法化,这是不平等的进一步发展;在第三阶段,政治腐败,国家成了强者专横残暴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这是不平等的顶点,也是新的平等到来的起点,即人们必然起来推翻暴政,建立新的平等的时候。作者还探讨了克服、消灭不平等的途径,认为消灭封建等级关系,推翻封建统治,消除贫富不均的现象,建立一种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人民就能过上自由平等的生活了。
该书揭示了不平等的原因在于私有制,并在论述不平等的产生和发展时,把不平等的出现看成既是进步又是退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从不平等再到新的平等的思想,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特别是在关于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的分析中,猜测到了矛盾斗争向对立面转化的思想。所以恩格斯称该书为18世纪形而上学统治时期的一部“辩证法的杰作”。但作者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反而认为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并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是人口增长和道德败坏的结果,这是作者的历史局限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