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306页(1800字)
跖骨骨折,多因扭伤、辗轧伤或重物砸伤所致。以基底部骨折最多,多个跖骨基底部骨折常伴有跖跗关节脱位。
【症状及诊断】 局部疼痛、肿胀,有皮下瘀血斑和明显畸形及骨擦音,叩击跖骨头有传导痛,足趾活动受限,摄前足正、斜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移位情况。
【整复方法】 伤员仰卧,在针麻或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助手握小腿下端和足踝部,术者一手拇指由足底抵住骨折远段,四指在足背侧对向固定住骨折近段,另手握足趾沿跖骨纵轴牵引,并逐渐将趾向背侧倾斜,四指由背侧向下压骨折近段,拇指抵住两断端(图11~85),待感到两断端皮质骨相触时,立即在牵引下将足趾反折,使断端对合(图11~86)。
图11~85 背伸牵引加大成角
图11~86 牵引反折使断端对合
复位后,术者一手握骨折近段,另一手握跖骨头,向近断端触碰,使断端紧密嵌插,一般在跖背侧移位矫正后,侧向移位多能同时矫正,如残留少量移位,不必整复。
【固定方法】
一、小夹板固定:
(一)器材:足部夹板3块,高低垫2~4个,塔形垫1个,小平垫1个,胶布、绷带、棉垫等。
(二)固定方法:助手维持位置,足背侧及内侧放棉垫,胶布固定。根据骨折部位放好分骨垫,骨折部跖侧放小平垫,防止向跖成角,足弓放塔形垫,胶布固定。放好夹板,胶布固定(详见舟骨骨折固定方法)。
(三)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
二、闭合插钢针固定:适用于局部肿胀严重,或皮肤有挫伤不能耐受小夹板固定者。
(一)器材:直径1.5毫米不锈钢针1支。
(二)方法:手法复位后,助手维持位置,术者在无菌操作下,由跖侧经跖骨头插入一支钢针,贯穿固定骨折断段。针尾留于皮外0.3厘米,无菌敷料包扎。
(三)固定时间:4~6周。
【注意事项】
一、对无移位和轻度向背侧移位者,不必勉强整复。有明显移位时,必须彻底矫正向跖侧移位和成角,恢复正常足弓。如有跖跗关节脱位,要一并整复。
二、整复后两周内,应每隔3~5日X线透视一次,如有移位应及时矫正。
三、第一、第五跖骨头与跟骨构成足的三点负重,对其骨折一定要正确对位,防止向跖侧成角。
四、长途行军的战士和操劳过重的孕妇,可能发生跖骨颈疲劳骨折,多见于第二跖骨。早期表现为局部稍肿、压痛,行走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X线片可见有骨小梁紊乱,晚期有大量骨痂。治疗时,消除致伤因素,适当休息即可。
五、手法复位失败或开放性跖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附】 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仰卧位,气性止血带下手术。如显露单一跖骨,可用背内侧(第一跖骨为背外侧)切口,如同时显露邻近的两条跖骨,可用骨间短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后,将伸趾肌腱牵开,切开骨膜,骨膜下显露骨折断端。复位后,用1.5毫米钢针逆行插入固定(图11~87),针尾留于皮下,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术后石膏夹固定足中立位,踝背伸90度位,两周后拆线,换足部小夹板固定6~8周,2~3月后取出钢针。
图11~87 切开复位逆行插钢针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