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84页(1137字)

【生卒】:1812-1870

【介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民粹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829年进莫斯科大学数理系学习,183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由于反对沙皇制度,于1835-1842年间被流放彼尔姆、维亚特卡和弗拉基米尔等地。1842-1847年初在莫斯科从事创作活动。1847年迁居巴黎,后因参加法国人民1848年举行的巴黎示威游行,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于是,他全家迁往瑞士,并于1850年加入了瑞士国籍。1852年8月到伦敦。1853年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后与奥加辽夫一起在伦敦出版期刊《北极星》和《钟声》。1862年同奥加辽夫,车尔尼雪夫斯基一起组织了“土地与自由社”。1870年因患肺炎逝世于巴黎。

赫尔岑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从少年时代起就向往自由,憎恨沙皇专制制度。在大学学习期间,组织过宣传革命思想的小组。曾发表过大量的政治、哲学和文学作品,批判封建农奴制和专制统治,揭示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号召人民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向西欧介绍俄国进步思想和革命活动,阐述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他支持了意、法等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支持了波兰人民反对沙皇制度的武装起义;晚年还谴责了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并开始对克思主义学说有正确的理解。

在哲学上,赫尔岑是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不能否认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结果,是物质派生的。认识论上,他认为认识从感觉开始,不借助感觉就不能认识任何东西。他还领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因此,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着对世界的辩证的看法。然而,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其辩证法思想也不系统,而且也未能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彻底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历史观上,他仍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把意识和科学提到社会生活的首位,把它们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看作是人的个性不断解放的过程。不过,他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并证明了暴力革命的必然性;他还驳斥了自由派提出的关于“普遍的爱和调和”的原则,这些则是他的历史观方面的积极思想

赫尔岑是19世纪中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也是一位“俄国社会主义”即“民粹主义”的创始人。主要着作有:《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自然研究通信》、《来自对岸》、《致敌人的信》、《致老友书》、《往事与随想》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