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44页(773字)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强调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经验和理性只能表述世界的外观,只有凭借人的神秘的内心体验的直觉形式,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获得真实的知识。因此,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认识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唯意志论者叔本华,生命哲学家柏格森,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克罗纳、克罗齐,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等。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直觉主义的表现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叔本华认为,理性认识只能对存在于时空之中的表象本身进行分析,只能获得对对象的片面认识,而直觉则能够摆脱个性的局限,作为纯粹无意识的主体沉浸于冥想之中,从而直接领悟那神秘的意志。柏格森认为,直觉就是创造,直觉的境界就是人与世界本质合而为一的境界。他把直觉和分析看作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认识方法,并认为直觉可以深入事物内部,得到的认识是绝对的;而分析则只能停留在事物的外围,得到的认识是相对的。因此,只有直觉才能把握川流不息的世界本质即“绵延”。直觉是使人得以体验事物本身运动的精神状态和洞察终极实在的非概念性认识。克罗齐把知识分为直觉的知识和逻辑的知识,并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他还认为直觉就是创造活动,因此,美学就是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胡塞尔也很重视直觉在认识中的地位,认为直观是检验知识的最后标准。

作为一种思潮,直觉主义理论在其他领域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直觉主义不仅夸大了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贬低了理性思维,而且把两者对立起来,最终导致反理性主义。但它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的片面性,看到了人类认识活动中主体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认识论的内容,因而在认识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