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第114页(721字)

1987年6月7日,美国纽约市。一位老人在一幢公寓中发现了三具尸体。五分钟后警察来到现场并进行检查。房间里发现一份遗书,上面写着:“我们患了艾滋病,我们受够了,只能用死来解脱自己。”

由于艾滋病传播迅速,病势凶险,预后恶劣以及缺乏特效防治手段,它的流行带来了国际性的恐慌。美国、法国等更是首当其冲。“艾滋病,一个无处藏身的世界”,“艾滋病,新的大屠杀”,“二十世纪的瘟疫”,这些经常出现在西方报刊上令人发怵的标题更加重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在那些国家里,有些艾滋病患儿被赶出家门、逐出学校而流落街头;殡仪馆的职工拒绝处理艾滋病死者的尸体;监狱看守们不愿押送患有艾滋病的囚犯;法庭的陪审员们甚至拒不出席旁听对患有艾滋病的被告的审讯;许多人取消了度假的旅游计划,甚至不敢参加公共的娱乐活动……

艾滋病真的那么可怕吗?它的病原体是什么?它是怎样传播的?有什么临床表现?如何预防?

艾滋病的学名为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学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

我国在1986年以前将该病音译为“爱滋病”,后来考虑到这可能使人们误解为本病仅通过性行为传播,而忽视其他传播途径,因此国家卫生部统一将该病命名为“艾滋病”。

上一篇:治疗 下一篇: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