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第123页(948字)

病人从感染发展为艾滋病的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一般出现在感染后4~14周,病人有流感样症状,病程为局限性,艾滋病病毒抗体往往阴性。

潜伏期:未见任何不适,CD4细胞计数正常或高于500/mm3,艾滋病病毒抗体几乎100%阳性,可分离到部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可出现轻度临床症状,并有全身淋巴结持续肿大,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艾滋病病毒分离率高。

艾滋病(AIDS):艾滋病有多种表现,可以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症状、条件感染或肿瘤等。腹泻、乏力、盗汗一般出现在早期艾滋病或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中,但实际上与病程无关。最近发现,某些皮肤病可能反映了病毒急速复制和早期免疫缺损,包括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各种皮肤真菌感染、银屑病加重,复发性细菌性毛囊炎、上皮软疣、各种不明原因的瘙痒。

艾滋病病人可能出现的条件感染及肿瘤

卡氏肺囊虫病(PCP):该病发病缓慢、有咳嗽、胸部不适,经1~10周肺部出现浸润病变,严重时两肺有播散性片状阴影。

真菌感染:有口腔食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全身组织胞浆菌病等。

病毒感染:全身性播散性巨细胞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有食道炎及脑炎等。

非典型分枝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播散性卡波济氏肉瘤:表现为下肢皮肤出现蓝色结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还与其他一些传染病有关,如结核、乙肝、性病、疟疾等。从现象上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常易同时患以上传染病,但是它们之间是协同关系还是因果关系尚有争论。

上一篇:感染源 下一篇: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目录
分享到: